第1378章 重繪喀爾喀(第4/4頁)

土謝圖汗在外蒙古的地盤最大,勢力卻與兩外兩個汗王三足鼎立,就是因內部不穩的緣故。

將賽音諾顏部諸王公分出來,並且遷出來建旗,不管旁人什麽意思,土謝圖汗是絕對不會反對的。

賽音諾顏部有個和碩額駙,後邊是朝廷大義,就成了喀爾喀的第四方勢力。

即便車臣汗與紮薩克圖汗兩個想要反對,也不過是二比二,占不到什麽優勢。

若是因建旗的緣故,引得外蒙古諸汗大戰,那只會削弱外蒙古的實力,對朝廷來說反而是幸事。

不過要是以後朝廷建旗,紮薩克圖汗或許會反對,這個時候倒是未必。

他當繼承汗王沒兩年,還是從朝廷求了名分,才彈壓住紮薩克圖部諸王公,哪裏敢在這個時候得罪朝廷?

十六想到此處,立時笑道:“皇上聖明,賽音諾顏部領土被瓜分,旗名都保不住,只能寄居土謝圖汗旗下……得此隆恩,重新建旗,定會被朝廷感恩戴德,在萬裏之遙亦忠心與皇上……”

外蒙古事務,一直是雍正的心病。

現下想到這個主意,他也很是自得道:“淩策既忠心朝廷,朝廷自然也不好虧待了他……他這一脈,本就是成吉思汗嫡裔,喀爾喀舊主……”

既是重新為賽音諾顏部建旗,那賽音諾顏部的地位與土謝圖部、車臣部、紮薩克圖部比肩,終於能打破外蒙古三汗王只手遮天的局面。

雍正如何能不歡喜?

軍國大事面前,恒生受驚重病之事,就顯得沒那麽重要。

不過,想要喀爾喀徹底臣服在朝廷面前,恒生也是其中關鍵人物之一。

雍正稍加思量,便傳下口諭,吩咐十六阿哥預備下藥材物品,代自己去探疾。

至於處置郡王府下人那些微末枝節,雍正不過問了一句,隨後邊說由十六阿哥做主。

待從禦前下來,十六阿哥的臉上添了幾分憂心。

賽音諾顏部重新建旗,不是兒戲,車臣部與紮薩克圖部之間那兩百裏的地方哪裏能夠?

蒙古人靠放牧為生,只有足夠大的牧場,才能放羊足夠多的牲畜,養活足夠多的部民。

不夠的地方從哪裏來?

雍正沒有說,十六阿哥也能想到。

定是紮薩克圖部。

紮薩克圖汗需要朝廷支持,外加上算計皇上額駙的事情“東窗事發”,這個時候怎麽敢違逆朝廷的命令?

十六阿哥不會閑著沒事,替紮薩克圖汗擔心,而是在擔心恒生。

現下恒生並沒有身為蒙古人的自覺,自然親近養父一家與朝廷;等回了喀爾喀,真正成為喀爾喀的汗王時,恒生會如何?

幫著朝廷算計喀爾喀,會被部民厭棄;帶著部民對峙朝廷,會被朝廷這邊視為叛徒,還真是兩難的局面。

想著那個質樸憨實的孩子,十六阿哥心裏澀澀的,第一次開始反省自己當年的決定是不是錯了……

……

三日的時間,轉瞬而過。

這期間,天佑抄完了《孝經》,從祠堂出來。

恒生也不復先前的虛弱,只是在看到紅棗粥的時候,猛吐了一氣兒。

十六阿哥代表皇上,到曹府探疾,並且帶來皇上給恒生的大量賞賜。

十六阿哥過來之前,只有曹府的幾家親戚過來探疾;其他人怕範了忌諱,反而躊躇未來。

畢竟恒生“重病”,背後牽扯的東西多,要是惹了嫌疑就不好。還有些是心裏癢癢,想要過來,又怕給曹家與恒生添是非的,也都忍著。

等十六阿哥過來後,皇上的意思已經明朗,自然就上行下效,來曹家探病的人就多了。

這其中,包括天佑的嶽父簡親王雅爾江阿,與恒生名義上的舅舅顯親王衍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