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2章 部務(第3/4頁)

要是在他身邊埋頭寫上幾年節略,那就太耽誤了。

畢竟筆帖式執役數年後,遷轉考試時,還要看政績。

加上自家這幾個少年,被自己護得緊些,還是少幾分見識。

曹颙早就有意安排他們出去見見世面,只是一直沒有機會罷了……

未正初刻,曹颙使人看探問後,曉得張廷玉到了,便整了整衣冠,拿著禦批折子去了張廷玉處。

張廷玉上午在禦前已經得了消息,對於此事並不意外。

他也沒有多想,畢竟曹颙履歷在那裏擺著,除了戶部侍郎任上沒有做掌印官外,道台、太仆寺卿、直隸總督,都是正印官。

執掌戶部後,曹颙有自己的見地也不稀奇。

能從被稱為“天下糧倉”的湖廣入手,可見曹颙是個務實的。

張廷玉這大半年心思都在吏部,還要在禦前參贊其他政務,確是也是無力顧及戶部這一攤。

曹颙正值壯年,三日一朝還身心疲憊;他比曹颙年長二十來歲,近花甲之齡,每次禦前當差,自然更累。

換做其他人執掌戶部,他也不會這般安心。

只因曉得曹颙的性情最為謹慎,他才能將心思都用在吏部。

這巡視糧倉之事,雖說多少有些冒進,可張廷玉心裏並不反對。

他在禦前,加上老家就是南邊,對於去歲今春的雨水異常,自是比旁人知道的更詳細。

因此,知曉曹颙這番安排時,他便明白了曹颙用意。

若是湖廣無糧,可以早日調兩廣糧食北上,為今秋水患做準備。

否則的話,等到水患起來,流民齊聚,無糧可賑時,就要出大亂子。

湖廣與兩江不同,兩江文風昌盛,朝廷又教化多年,百姓還算服順;湖廣生苗混居,即便是好年份,也要防著苗人生事,更不要說災年。

而湖廣又是“天下糧倉”,水患耽擱一年不怕;要是水患後,民亂再耽擱一年春耕的話,那影響就大了。

說不定漕糧都會影響,京倉都會動蕩。

因此,在曹颙過來與之商議人選時,張廷玉便請曹颙擬人選出來。

曹颙說了三個人選,一個就是堂筆帖式章佳元柏,一個是堂主事李匡山,還有一個是河南司郎中尹繼善。

不用說,單從品級上來說,也是以尹繼善為主導。

而那個堂主事李匡山,就是在張廷玉身邊當差的,是他一個師兄的兒子,算是他在戶部的嫡系。

看著這人選,張廷玉無話可說,心裏越發佩服曹颙的滴水不漏。

已經是掌部尚書,還能小心謹慎至此,怪不得待臣下向來挑剔皇上,對曹颙也是多有看重……

因事關民生,不要拖延,曹颙與張廷玉商議後,就將三人出京的日子定在三日後。

李匡山這邊,自是被張廷玉告誡一番,讓他在外邊不要依仗是京城下去的,就失了穩重;多看少言,一切以尹繼善為主。

左成這邊,畢竟是頭一回出差,田氏與朱氏都跟著擔心,準備了好多東西,都被左成攔下。

左成原還想著怎麽安慰妻子,省的她心裏生怨,沒想到朱氏半點埋怨的意思都沒有,只是丈夫即將出行的牽掛。

待左成問她,為何不怨。

朱氏反而奇怪:“國事為重,妾身為何要怨?就是妾身肚裏的孩子,曉得阿瑪為國事忙碌,也只有為他阿瑪驕傲的……妾身已經嫁二爺為婦,就不再是深閨中的嬌女,難道處處都要賴二爺看顧?只是二爺要平平安安的去,平平安安的回來……妾身不求二爺建功立業,只盼著二爺辦完差事後早歸,一家人團團圓圓……”

她本是柔順之人,可說起這番話來,卻讓左成覺得鏗鏘有力,一字一句地落到他耳中,如同敲在他心上一般。

左成看著妻子因懷孕而略顯浮腫的滿月臉,只覺得無比順眼,心裏有些明白“妻者、齊也”這四個字的意思……

司官出京,奉的又是部務,本不需要陛辭。

可雍正留心此事,待曉得戶部這邊有了出京人選,便使人給曹颙,命其帶著幾人到圓明園陛見。

尹繼善還好,在皇上沒登基前便見過皇上;皇上等級後,他高中進士,直接被皇上選為充日講起居注官,隨侍左右,後來將他改為庶吉士,也有皇上為其添資歷之意;帶他散館後為侍講,也曾入侍南書房。

李匡山雖也是進士出身,六品主事,奈何京中百官雲集,則只有在進士宴與大朝時,綴在朝臣最末,遠遠地看過一團明黃的影子。今日得以陛見,難免帶了惶恐。

左成跟在前兩位身後,面上也是惶恐狀,可心裏倒是踏實的多。

皇上嗎?也是兩只眼睛,一個鼻子。

他小時候在十三爺府上也見過……

曹颙帶著三人在勤政外侯了沒一會兒,便有內侍出來傳召眾人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