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5章 重逢(第2/2頁)

聽曹颙問話,顧納才曉得自己激動之下,忘了給曹颙引見自己的兒子,忙道:“是侄兒長子伯平。嶽母年邁,思念女兒與外孫外孫女,侄兒便帶他們母子幾個進京,骨肉天倫也好聚一聚。”說罷,轉過頭去,招呼那少年上前。

“平哥兒,是為父的表叔,你的表叔公,還不快上前請安!”顧納揚聲道。

顧伯平依言上前,毫不猶豫撩起衣襟,跪倒在地,對這位初次相見的“表叔公”大禮參見:“孫兒見過表叔公,孫兒請表叔公安。”

這雖說他初次見曹颙,可聽到“表叔公”三字,已經曉得這人是誰。

是顧家太姑祖的孫兒,戶部尚書、二等伯曹颙。

顧納從不在家人面前掩飾自己的出身,顧家身為士林魁首在江南的輝煌,顧家的敗落,失父嫁母得曹家照拂的少年時代。

顧伯平都聽到耳中,記在心裏。

至於為何早年兩家往來疏遠,內情好幾重,顧納不好對一個孩子細說,只說是政見不同。

顧伯平似懂非懂,只覺得隱約或是這麽一回事。

當年顧納被貶離京城時,顧伯平已經十來歲,早已是半大孩子,不僅記事,還有自己的判斷。

他曉得父親的過錯是“黨附阿哥”,而外公生前汙了名聲的緣由是“獻媚權貴”、“輕浮無實”,只因外公挨不過九阿哥說情,將一個庶女嫁給九阿哥的一個門人為妻。

現下,那門人早被罷官奪爵,蔡氏的庶姐也已經病故。

這些都是他影影綽綽聽來的,他不敢細問緣故,直接這兩年見大了,才曉得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不管父親與外祖父到底有什麽苦衷,可站隊就是站隊。

因九龍奪嫡,牽扯進去多少官員。

曹家這位表叔祖疏遠他們,倒也說得過去。

然而,即便是在兩家關系疏離的情況下,曹家表叔祖還能不計前嫌地指點照拂他父親,如此不讓顧伯平真心感激?

他到底年少,即便極力克制,可眉眼之間的感激之色卻掩也掩不住。

曹颙伸手將顧伯平扶起,少不得問兩句多大,讀什麽書雲雲。

這邊叔侄相見,初瑜在馬車裏得了消息。

就在顧納提出,先帶兒子給初瑜請安,初瑜已經打發婆子過來,稟道:“老爺,太太說了,外頭見禮不便,到底不便宜,既是表少爺帶了女眷,便請女眷過來同車返京,路上也好說話。”

話雖說的婉轉,可顧納哪裏不明白?如此安排,不過是因他們馬車壞了,想要捎帶帶他們回京,又顧忌他們夫妻的顏面。

如此好意,顧納只有感激的,哪裏會不領情?

他打發兒子過去傳話,少一時馬車上下來兩個人,一個婦人牽著一個小女孩、一個小男孩下了馬車。

那婦人三十出頭的模樣,穿著半新不舊的衣裳,神態優雅從容。

小女孩只有六、七歲模樣,長得冰雪可愛,惹人堪憐;男孩年紀更幼些,也就三、四歲年紀。

曹颙視線從那婦人身上略過,看到小女孩時卻有些意外。

據他所知,顧納只有兩子一女,兒子居長居末,女兒居中。女兒出生不滿周歲就煬了,兩個兒子一個出生在京城,一個出生在顧納任,曹颙都叫人預備過“百歲”與“周年”,所以多少記得這些。

現下,怎麽多出個小姑娘?

這會兒功夫,蔡氏已經帶著兩個孩子上前,順從丈夫吩咐,畢恭畢敬地帶著兩個孩子給曹颙請安見禮。

曹颙能受顧納父子的禮,卻不願意婦孺跪在自己眼前,便吩咐旁邊的婆子扶住蔡氏,帶蔡氏與兩個孩子上了初瑜的馬車。

叔侄有叔侄的寒暄方式,女子與女子之間也是同樣是。

不過初瑜待人溫和,蔡氏又是書香門第出來的,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倒是也算投機。

曹颙與顧納都已經上馬,沒等曹颙發問,顧納就老實交代了那小姑娘的出身來歷。

這小姑娘雖不是顧納夫妻親生,可是卻等親生女兒一般養著。這女孩的父母,就是蔡氏的庶姐姐庶姐夫,當年嫁給九阿哥一個得力門人為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