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3章 揣測(第2/2頁)

張廷玉卻是天子近臣,升了大學士後才點的戶部尚書。

張廷玉並非驕橫之人,可大學士的名號、天子近臣的身份,還是使得眾司官對其敬而遠之。

加上張廷玉執行聖意,整頓戶部,手段並不溫和,也積些一些宿怨。

聽說曹颙取代張廷玉做掌部,這些人當然是心中歡喜。

幾位侍郎心中,則是各種滋味俱全。

按理來說,張廷玉既要執掌吏部,曹颙又是大病初愈,這兩人在戶部都是可上可下。

若是他們騰出地方,那說不定就會從他們四人中點人委署尚書。

即便不能升戶部尚書,可只有戶部尚書出缺,其他部堂的尚書轉過來,那後邊就是一連串地人士調動,保不齊誰就能有幸更進一步。

沒想到,張廷玉去執掌吏部的情況下還占著戶部的缺,而傳言年前病入膏肓的曹颙,不過是看著神容蒼白些,實在不像是病的需要再休養的樣子。

現下,又有皇上受命,曹颙成為掌印尚書,而張廷玉也沒有換地方,眾人心中的失望無法言表……

等到眾人退下,曹颙也在紛亂中尋到一絲頭緒。

只是他不曉得,這是自己自作自受,而是同十三阿哥一樣,只當是皇上在分權。

皇上再信任張廷玉,也曉得自己想要是忠臣而不是權勢。

等到回到自己官廳,蔣堅與左成都在這邊候著,給曹颙道喜。

雖說一個部堂兩個尚書品級相同,可掌印官才是真正的一部之首。

曹颙既想著順其自然,對自己掌印之事便不再排斥,笑著聽了兩人恭賀。

京城裏消息向來傳得最快,曹颙升為掌部尚書之事,沒兩日便人盡皆知。

除了曹府諸人外,最歡喜的莫過於伊都立。

即便曹颙勸慰開導,可他心中難免依存愧疚,在衙門裏做事亦帶了十二分小心,實怕鬧出什麽簍子。

沒想到,這春節過後就有轉機,曹颙成了戶部掌印官。

論起排位與體面,戶部更是在兵部前。

伊都立卻了心事,聽了消息的當日就來到曹府,在曹颙面前便恢復幾分本性。

重回京中,又生了部堂,伊都立覺得自己圓滿,可是還是覺得有遺憾之處。

至於再進一步之類的想法,他腦子中偶爾閃過,隨即有被自己否定。

兵部的功績怎麽出?若是天下太平,兵部就沒什麽發揮余地;只有邊疆亂起,大軍出動,才能顯示兵部的本領。

現下雖說邊疆亂象已齊,可軍國大事,不是一句話就能成。

兵部功勛,暫時無望,伊都立心裏就踏實下來,行事也從容許多。

此時,四下無人,伊都立就不掩飾自己的抱怨,對曹颙道:“身居高位,不知多少人盯著,真是半點也不敢行差……聽說這兩年有幾個新班進京,要在擱在早先,定要好好捧角。”

曹颙聞言,不由失笑。

對於伊都立來說,最心愛不是聽戲捧角,而是多情好色。

早年在山西時,走門路的士紳贈不是沒有送美人的。

伊都立雖不敢納妾犯律,可也留下兩個相貌出眾的為婢女在身邊時候。

如今回到京城,花花世界,卻與伊都這個人無緣,如何不嘆息。

這才是“才山易改本性難移”,只是這畢竟是伊都立私事,曹颙也不好多說什麽,只能笑著聽了。

伊都立是落衙後才的曹府,在曹府用的晚飯。

酒過三巡之後,伊都立不再提衙門裏的差事,而是贊起自己的嫡出三子。

什麽曾養在祖母跟前良善本分,什麽可文可武,什麽孝順知禮。什麽他們夫妻已經合計好,往後留次子次媳在家服侍,長子、三子都要分戶出去。

曹颙開始,還不太在意,有一句沒以一句地應和伊都立;聽到後來,卻是覺得不像。

曹颙不敢接這個話茬,便尋由子岔開話。

直到從席上下來,安排人送伊都立回去,曹颙還有些走神。

大學士之孫,嫡幼子,搬出府另住,不用在公婆身邊侍候,這確實是門不錯親事。

可孩子的性情,不是肖父,就是肖母。

兆佳氏還把,不過是脾氣硬些;伊都立本性也不壞,可風流好色的秉性改也改不了。

有這樣一個老爹,伊爾根覺羅氏三子再好的長處也都被遮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