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9章 新尚書(第2/2頁)

預備得十足,就等著調任旨意下來,沒想到卻換了人。

曹颙不是聖人,焉能做到心靜如水?

不過,曹颙心中那點失落並沒有維持多久,就想到皇上“臨陣換將”的緣故。

他不是自不量力之人,也就不像十三阿哥、十六阿哥那樣想著皇上的情分體恤什麽的。

在他看來,皇上在他病後換人再正常不過。

皇上本就看不上兵部尚書的老弱不堪趨勢,怕耽擱了西征大事,才有心調曹颙這個壯年打理兵部。

若是曹颙身體病弱,那皇上也就沒有換他不可的必要。

雖說這次傷寒的動靜弄的有些大了,未必全都是壞事,不說旁的,起碼曹颙“病弱”的印象就印在皇上與其他王公大臣心中。

就在戶部尚書任上熬著也好,現下是雍正五年,等再過個三、兩年,天佑再大些,自己也可以借著“病弱”的由子退下來。

想到這些,曹颙心中陰霾一掃而盡,當天的晚飯都多用了兩碗粥……

想通了的曹颙,不再去想公務,悠哉地開始自己的養病生活。

雖說得了消息,到曹府探視的親戚朋友每天都有好幾茬,可多有初瑜與天佑招待,並不需要曹颙多費心。

不過,有的客人,卻是曹颙需要出面的,就如兵部侍郎傅鼐。

他專程過來安慰曹颙。

旁人不知道,他卻是曉兵部尚書早先定的是曹颙。

沒想到,眼下有了這番變故。

傅鼐怕曹颙心中郁結,拐彎抹角地開解著。

雖說話並不多,可其中的善意卻是擋也擋不住。

換做其他人,自己順利起復為兵部侍郎,旁人卻因病丟了即將到手的兵部尚書,總要想著回避一二,省的惹人多心。

幾年的流放,雖將傅鼐的外形催老了,可裏頭的熱心腸卻依舊如初。

曹颙仔細聽著,點了點頭,道:“姑父放心,我想得開。戶部調兵部,本就不算高升,如今我身體需要休養,病好了也不宜太辛苦,與其去兩眼一抹黑的兵部,還不若就在戶部,畢竟做生不如做熟。”

曹颙神色至誠,眼神無偽,傅鼐看得一愣,摸著胡子道:“想的開就好,想的開就好……”

直到從曹府出來,傅鼐都有些恍惚。

他想起自己調任盛京侍郎時的事情,暗暗佩服曹颙,這般榮辱不驚,曹颙還真是繼承了曹寅的品格……

……

同京城曹颙的榮辱不驚相比,接到聖旨的伊都立簡直是欣喜若狂。

早先沒出京時,羨慕這個,羨慕那個,一心覺得地方上自在。

可真到了地方上,又想京城想的不行。

畢竟他是土生土長的京城人。

不只是他,上到老太太、兆佳氏,下到孩子們,都是不是地念叨起京城的生活。

旁人還好說,老太太到底上了年歲,伊都立也不願老人家因為想京城再想得病下。

若他是別的官,還能使在京裏走動走動,調回京城;可他是一省父母,去留全憑皇上心意,哪裏是想要挪一步就挪一步的?

他心中已經有了決斷,寫信給長子,讓他年後到山西來一趟,將老太太接回京城。

即便他不能朝夕侍奉,可在長孫身邊,又回到熟悉的學士府,老太太的心情也會好些。

孩子們想要回去的,也可以隨老太太回去,妻子那邊,卻是不好輕離。

沒想到這個時候,竟意外接到調自己回京的聖旨,而且還是升任兵部尚書,伊都立如何能不欣喜若狂。

二品升從一品本就是喜事,補的是兵部更是喜上加喜。

外放山西前,他就在兵部做侍郎,對那裏也算相熟。

即便素來淡定從容的老太太,聽了兒子調任回京的消息,也不由地念了一聲“阿彌陀佛”。

兆佳氏的欣喜,則是溢於言表。

最高興的則是伊都立的側室楊氏,她生的兩個女兒,都要參加選秀。兩個女孩兒都肖母,容貌上上,她們姊妹都要參加選秀,即便不匹配貴人,自主婚配,父親官職高了,她們婚配也就會更好。

想到女兒,楊氏不由憤憤。

長女因由兆佳氏撫養的緣故,打小待她這個姨娘格外疏離。

幸好又有了小女兒,最終留在她身邊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