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6章 孝子的為難(上)(第2/2頁)

終於脫了這燙手山藥,而且還將曹家撇清,曹颙心裏是歡喜的。

即便這蘇氏受寵,富察家一查到底,曹颙也不擔心。因為查到最後,他們就會曉得一切是四阿哥的安排。

只要不讓曹家頂著“送美”的名聲就行。

那樣的話,就是赤裸裸地打富察家的臉。兩家就沒有轉圜余地。

皇後此舉,就有些“打臉”意思。

你們富察家不是帶媵進宮嗎,那她做嫡母的就賜下侍妾通房,不讓富察家的女兒專房。

起碼在外人看來,就是這個意思。

新舊兩家外戚爭鋒。

曹颙對這些宮廷八卦並無興趣,他正操心曹頌連任之事。

到了年底,曹頌來了家書。借著李衛的光,他的考評“卓異”,就擔心自己被調回京。

江南富庶之地,都是肥缺,多少人眼睛盯著。

曹頌寫了家書回來,跟堂兄商量,不想這麽快就回京。即便任滿,也想要再謀連任。左右江南有李衛在,大樹底下好乘涼。

對於曹頌的想法,曹颙也支持。

以曹頌的年歲與資歷,升到現在這個位置已經是幸進,一時半會兒也升不到一品去,即便調回京,也還在二品上打熬。

雖說“京察”結果還沒出來,現下打聽誰惦記江寧的缺還早,可曹颙還是先往十三阿哥府,同十三阿哥打了招呼。

十三阿哥笑著說道:“你們兄弟也太小心了些,就算真有人謀算江寧總兵的缺,也不會繞過曹家去。到時候你這個戶部堂官出面,為堂弟說項,誰還會折了你的面子不成?”

曹颙笑笑,不置可否。

他曉得自家分量,或許在朝堂上還能說上幾句話,可在地方與軍隊中,曹家實沒什麽分量。

而能往軍中安排子弟出仕的,無一不是滿洲大族。

與其到時候,直接與他們相對,還不若求到十三阿哥這邊,直接從吏部、兵部就斷了這個安排。

十三阿哥見曹颙不語,笑著搖搖頭,道:“行了,難得你開回口,爺就應下了。有你這個堂兄處處照看,小二他們兄弟幾個才真是有福之人。”

說起這個,曹颙心中也很自得。

京裏權貴人家,有幾個日子太平的。兄弟之間,或是爭產,或是爭權。

像曹家兩房堂兄弟這般和睦的,也比譽為美談。

說到底,還是因兩房長輩去的早,曹颙長兄如父,堂弟們多承他教導,自己個兒也爭氣的緣故。

從怡親王府出來,正好碰到王全泰。

曹颙想起王魯生,忍不住多說了一句:“有些山東那邊的事,想要同王大人打聽打聽。若是王大人得空,可往寒舍走一遭。”

王全泰聞言,不由一怔。

山東那邊的事兒,什麽事兒?

雖心中疑惑,他還是應承下來。

待與曹颙作別,王全泰就進了怡親王府。

十三阿哥的臉上,已經沒有面對曹颙時的溫煦。

他將一個折子摔到王全泰懷裏,不耐煩地說道:“看看吧,這已經是今年第三封彈劾你的折子!”

王全泰面色通紅,接過折子,咬牙看了。

無非是“侍母不孝”、“不友不慈”這樣的老生常談。

折子中,還引用他家老太太與他二弟的原話,斥責他縱容媳婦對母親無禮、與母親別居、待兄弟侄兒刻薄之類的原話。

王全泰的臉一下子變得鐵青,渾身忍不住發抖。

見他如此,十三阿哥倒是不好再深苛責,只皺眉道:“身在官場,名聲最是要緊。你也是二品大員,怎麽還管不好家人的嘴巴?”

雖說家醜不可外揚,可十三阿哥不是旁人,對王家的事也略知曉,所以王全泰沒有隱瞞。

王全泰苦笑道:“我已經將府邸都讓出來,避居舊宅,沒想到也成了不是?不過是沒應承兄弟的請,為他補差事,他們就逼迫至此。”

這世間父母偏心之事,並不少見。

十三阿哥不好說王家老太太,想了想,道:“以你現下身份,給你兄弟謀個出身也不是難事,成全了他又能怎樣,早早打發了,還落個耳根子清凈?”

王全泰無奈道:“十三爺不知,我那兄弟,好高騖遠,又重財帛,早在春闈落榜後,便說非吏部、戶部不進。京裏水深,我又哪裏敢放任他胡鬧。想打發他回鄉,我家老太太又要死要活地給攔住。如今,侄兒們都進了京裏學堂,擺出定居京城的模樣,我又怎麽攆人?”

十三阿哥恨鐵不成鋼道:“迂腐!你一個武官,千軍萬馬都闖出來了,還硬栽進自己的小河溝不成?即便有你家老太太護著,你是一家之主,還拿他一個小小舉人沒辦法?他想要京缺就京缺,他以為他是誰?你花上幾兩銀子,給他安排個外省的輔佐官,遠遠地打發了,他還敢抗旨不上任?至於你們家老太太,年歲大了,往後少出門,也省的發瘋,壞了你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