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人來人往(第2/2頁)

可眼下,實沒功夫感慨這些,因為衙門一開印,又開始忙起來。

曹颙要給自己的總督任期畫個滿意的句號,要留下些余地,讓皇上訓斥不足;還要杜絕那些弊端,省得自己卸任後,也清算到自己頭上。

元宵節剛過沒幾日,戶部就有公文下來,地方糧倉倉儲糧食種類,可以根據地方作物不同,進行調整。

曹颙見狀,對十三阿哥辦事的效率很是稱贊。更欣喜的,則是主管民生的布政使唐執玉。

他早就想整頓地方糧倉,一直尋不到契機。如今正好有這個公文下來,他正好可以使人摸清地方官倉底細。

直隸大力發展農業,增加了賦稅,藩庫中有銀子,官倉中有余糧。

即便直隸再受旱災困擾,不用朝廷賑濟,直隸也能自己解決。前提是,藩庫中的銀子沒用被挪用,官倉中的糧食沒有被騰空。

對於唐執玉的作為,曹颙只有支持的。

曹颙同唐執玉相處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每次唐執玉過來總督府,曹颙就拉著他站在直隸地圖前,將發展直隸的細則補充了又補充。

教育、交通、招商、農業……曹颙將後世見聞的一些發展地方經濟的法子,都一一講述。

唐執玉開始聽得津津有味,對於不解好奇之處,也像個學生似的,虛心請教。

聽到後來,他卻覺得不對勁。

“大人,您這是……”他帶了幾分猶疑問道:“要教導卑職,並不急於一時。卑職有什麽不懂的,以後來請問大人便是。”

兩人同僚多年,曹颙也不瞞他,直言道:“我總要回京的,直隸這邊的經營,還是要靠益功費心。這些都是利國利民之大事,要是半途而廢,豈不是使人嘆惋?”

唐執玉聽了,轉念一想,明白曹颙這般說的緣故。

直隸總督,鮮少有做長的。

唐執玉向來勤勉愛民,聽了曹颙這些話,少不得生出一段心事。

要是換了總督,直隸還能保持這種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麽?

他越發拿定主意,不敢有絲毫懈怠,下定決心要在曹颙調離前,做出一番好成績。

同十三阿哥相比,訥爾蘇的效率也不低。

正月底,恒生的家書上,便提及平親王請封世子之事。王府嫡長子福彭,已經正式冊封為的親王世子。還提起平親王將帶福晉,前往盛京祭祖。

曹颙見狀,心中松了口氣。

遠離朝局也好,有福彭在京中,就算訥爾蘇隱退,也不會有人敢欺負。

沒幾日,訥爾蘇與曹佳氏的家書也到了。兩人的信中,除了問候李氏與曹颙夫婦外,剩下的都是好話,就像他們夫妻只是單純出關祭祖一般。

曹颙沒時間去分辨姐姐、姐夫說的是真話、假話,因為總督府來了兩位貴客。

五阿哥弘晝,還有平親王世子福彭。

兩人奉了秘旨,過來接十阿哥回京。

這真是意外之極,雖說曹颙也盼著府中這尊“大佛”早點離去,可之前半點皇上要放人的消息都沒有。這突如其來的好事,使得曹颙摸不著頭腦,覺得心裏不踏實。

可一個皇子,一個世子,手中拿著又是明晃晃地聖旨,還能有假?

曹颙尋了機會,私下問了福彭:“之前並沒有聽到相關的動靜,皇上怎麽會想起突然吩咐接人?”

福彭道:“舅舅,我也不知,三日前,皇上使人傳我覲見,五叔也在那裏,而後皇上便將差事交代下來。出了宮,便往清苑來,連王府那邊都沒回。”

事情不會這麽簡單,曹颙皺眉問道:“你出京前,宮裏可有什麽動靜或是傳言?”

“宮裏……”福彭想了想,道:“福惠阿哥又病了……皇上給年老太爺賜了人參……還有就是有傳言,說十四貝子回京了……”

這是處置完外臣,要整肅宗室?

曹颙又尋機會問了弘晝兩句,弘晝也是不知。

他們兩個就在清苑待了一晚,次日一早,便“護送”十阿哥回京。

倒是初瑜,想得簡單些,認為皇上能使一個皇子、一個世子帶了旨意過來接,也是給十阿哥體面。

曹颙曉得,這旨意與密旨差了一字,含義卻不相同。

過了沒幾日,曹颙便知道皇上使人接十阿哥回京的用意。

九阿哥來了,從西寧押回,要安置在清苑這邊。

即便是已經落敗的敵人,皇上也不希望兩位阿哥碰到一塊兒,可見忌憚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