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胃口(第2/2頁)

唐執玉此舉,就是給自己埋了個小禍患。說不定什麽時候翻出來,就是過錯。

唐執玉聞言,知道曹颙是關心自己,很是感激,起身道:“多些大人提點,下官定謹慎行事!”

唐執玉出仕二十來年,其中厲害,自是心中有數,做到這個地步,還是因直隸藩庫負擔太重,曹颙之前的每項規劃又都要燒銀子。

想到此處,曹颙有些內疚,對唐執玉道:“是不是藩庫銀錢緊了?聽說河工又使人過來催銀子,你要是覺得吃力,我就想想法子。”

唐執玉搖頭道:“因去年藩庫裏有節余,現下還好。只是疏通河道,主要在秋冬交接時分,那個時候需要動用的銀子多,許是要吃力。”

曹颙想了想,道:“滄州那邊的收益,到底能有多少,還不保準。我會想個法子,在秋天前再籌一筆銀子。”

唐執玉曉得曹颙的手段,聽他這麽說,心裏松了口氣。

今年上半年,河工已經動用了二十萬兩銀子,下半年還要支出四、五十萬兩銀子,要是單憑地方賦稅,很是吃力。

加上曹颙早就提過,六月後會支一筆募兵的銀子,也不是小數目。

要是不想其他法子,說不定就要動用“養廉銀”,到年底給不了大家,就要惹得官場憤怨。

如今“火耗歸公”才推行全國,要是直隸官場因此亂起來,那朝廷臉面何在。

唐執玉離開後,曹颙想起在李家收出的那個“女鬼”,竟忘了問問她的結局。不過想來不用多長時間,就有此案的公文層層報道總督府這邊,到時使人查查就是。

曹颙眼下最關心的是綠營簡兵之事,他已經發了公文,傳直隸各地綠營兵將領來總督府商議軍務。

五月十六這日,總督府官邸,曹颙召開他到直隸後的第二次軍務議會。

“想來諸位已經聽說天津衛之事,如此將罔顧軍令者,別說是頂戴,等到報到禦前,說不定就要有‘福氣’去新疆或者黑龍江,見識邊塞風光。”曹颙沒有啰嗦,直接說道:“欽差下月就到直隸,直隸綠營,都要轉便的。若是諸位還存僥幸之心,那本督也只能依照軍令處置。”

像天津衛千戶那些心存僥幸的官,絕不是一個兩個。

曹颙說這話時,看著隸南提督,那正是天津衛的上司。

那提督目光閃爍,不敢與曹颙對視,忙移開視線,腦門上一下子出了一頭白毛汗。

“本督承蒙皇上提點,總督直隸軍政、河工事務,並沒有功夫,挨個衛所去扒拉哪處做的好,哪處做的不好,本督只找座上諸位過問此事。天津衛之事,不管是不是下邊官吏欺上瞞下,‘失察’之罪總要有人背負。還有一個月的功夫,就到了巡查之日。本督在這裏勸諸位一句,還需用心。法不責眾,適用於百姓,卻不當用於官場。真要是諸位人人‘失查’,皇上不會體恤本督無能,說不定還要遷怒於諸位。”曹颙的視線從他臉上轉過。面上越發鄭重。

見曹颙著惱,眾人都唯唯諾諾,帶了幾分小心。

只是出了總督府後,大家對隸南提督多了幾分幸災樂禍。有幾個心思圓滑的,已經想著要好好練兵,說不定借這個機會也能升到提督任上。

那提督被看得臉色青紅不定,竟也生出幾分寒意。

直隸練兵,有人會借此青雲直上,也難免有人掉下雲頭,這提督可不想自己在這個節骨眼上問罪。

要是在禦前掛名,這輩子的前程也就到此為止。

這提督驚魂不定,連訪了清苑的兩個“故交”,籌了一千兩銀子,晚飯前又去了總督府。

曹颙正看京中來信,聽說隸南提督求見,心下一轉,明白了其來意。

想到唐執玉處置李鵬舉的手段,曹颙才覺得自己還是太仁慈了些。

那天津衛千戶貪去的幾百畝官田,還有歷年的空餉,總要炸出點油水來才好。

這個惡人,就有隸南提督去做。那是他的轄地,要是沒有提督府的庇護,天津衛也不敢將總督令視為兒戲。

隸南提督老姓烏拉那拉氏,名叫壽誠,是皇後的族人。只是因皇後向來恭謹,他與皇後隔房,本身又不是愛招搖的,所以並不為世人所知。

他這提督,也不是靠皇後,而是憑著早年軍功,在官場一步步熬過來。

曹颙只提點了幾句,他就明白曹颙的意思,話說的好聽,為脫他的幹系,由他親自去查天津衛之事,實際上卻是讓他去清查天津衛千戶的家底……

壽誠離開總督府後,臉一下子就耷拉下來。

他回頭看看總督府的大門,想著送出去的一千兩銀子,只覺得肉痛,心裏咒罵了兩句:“真是喂不飽,也不怕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