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章 抽絲(第2/2頁)

沒等張虎醒過神來,於氏就抽抽兩下,斷送了性命。

酒坊臨街,邱孝遠雖被嚇得不行,可是怕張虎殺人滅口,趁著張虎沒防備,推開街門,叫嚷了起來。

於是,此案就送到官府。

張虎手上、袖口有血跡,到了官府,人還渾渾噩噩,倒是老實認罪,只承認“誤殺”。

郭一裕見邱孝遠涉案,唬了一跳。也是邱孝遠機敏,怕郭一裕擔幹系,只做不認識,沒有在衙門裏認親。

郭一裕原想著,既是張虎認罪,就沒必要將他們夫妻設局之事寫明,要不然邱孝遠真擔了“奸夫”的嫌疑,以後於前程有礙。

沒想到,到了案發次日,張虎便改口,不承認自己“誤殺”不說,還一口咬定邱孝遠“奸殺”。

靜海地頭蛇李家三爺李鵬舉,又親自過縣衙,送來五百兩銀子,為幹兄弟張虎分說此事。

在他看來,不管真相如何,總不能讓他兄弟送死。那個外鄉小子,當是最好的替死鬼。

郭一裕又驚又怒,當然不肯答應李鵬舉的說項。

即便邱孝遠不是他的遠親,只是個陌生人,他也不可能為了幾百兩銀子,平白地害了一條性命。

為防夜長夢多,郭一裕速速斷了此案,悄悄地送走鄭孝遠。

李鵬舉看來,則是郭一裕不識擡舉,故意與之為難,兩家的關系就緊張起來。

案宗上早已寫明物證,有張虎身上穿的血衣,還有人證,鄰裏進門時,張虎正扶著於氏,只說自己不是故意。

因此,聽了郭一裕這一番講述,唐執玉到是沒有質疑案情審判的結果。

“人皆有私心,今日你為親戚子弟前程,可以掩飾其身份,明日倘若真的惹下命案,你會不會為了挽救其性命,網開一面?”唐執玉沉吟片刻,道:“這份卷宗,郭大人還是重新寫一份為好。張虎既是反悔不認罪,你就讓張家人上府道衙門告好了!”

“是,卑職謹遵藩台大人教誨!”郭一裕羞愧不已,紅著臉訕訕道。

唐執玉雖不喜郭一裕,可見他跪了半天,惶恐惴惴,也不好再多說什麽,只擺擺手叫他起來。

倒是曹颙,想起這案子中提及的李鵬舉,對郭一裕道:“裝神弄鬼的是李鵬舉的人?縣衙中,有誰是李家的人麽?”

“縣丞是李家的表親,想來藩台大人駕臨縣衙之事,便是他告之李鵬舉。”郭一裕帶了幾分無奈道:“為了張虎之事,李鵬舉曾到縣衙鬧過幾次,若不是李家老太爺壓著,怕是就要直接到監獄裏搶人。”

郭一裕篡改案宗,固然是唐執玉不喜;那個青天白日訛詐他們,並且知道其身份後,還裝神弄鬼地糊弄人的,唐執玉更是厭惡。

只是一時又沒名目去抓人,總不能說懷疑對方裝神弄鬼就抓人。

還是曹颙,之前讓張義寫的狀紙,就是為了收拾這個李鵬舉的。

並非舍不得那一百五十兩銀子,只是不願再有人繼續被訛詐。瞧李鵬舉那日的氣勢,一言不合,便有使人動粗。

要是客人惜命,不過是舍了錢財;要是客人舍不得銀錢,說不定真要被打殺。

唐執玉亦想起此事,望向曹颙,見他點頭,方對郭一裕道:“李鵬舉白日訛詐,無法無天,若是有人遞狀紙。郭縣令敢不敢接?”

郭一裕聽了,直了直腰身道:“若是真有人遞狀紙,卑職自然敢接。只是這靜海城中,李家勢大,即便有人在李鵬舉手中吃虧,也多是忍下,怕是無人敢露面。”

先不說郭一裕這縣令當的到底合格不合格,李鵬舉這樣禍害百姓的地頭蛇,唐執玉都是不能容的。

他沒有對郭一裕多說,過後征詢了曹颙的意見,由張義出面,往縣衙遞了狀紙。

狀紙墨跡早幹,郭一裕認出這是城中擺字先生的字跡。

待郭一裕看罷狀紙內容,曉得李鵬舉竟訛詐到布政使頭上,偏生這布政使一行人還將這一百五十兩銀子給付,就明白李鵬舉在劫難逃。

……

城西,李宅。

李鵬舉端著酒杯,殷勤勸酒。

他對面坐著個女子,二十來歲的年紀,面容俊秀,落落大方,言語間帶了幾許爽快:“這就是在北邊,不好動手,還要做戲;若是在南邊,韃子的狗官敢如此顛倒黑白,早該一刀斷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