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煥然生機(第2/2頁)

而後,又按照慣例,幾位掌部王爺,也都送了“炭敬”。

說是“炭敬”,實際上就是“年禮”,是年前要送的,相對的“冰敬”則是端午節前送。

曹颙並不想送,可是沒法子,這是官場慣例。他便只好按照李維鈞去年的舊例加兩成,在京城散財。

這筆錢,都是從內務府銀行提的。

這是十二月初往京城押送直隸稅賦時,一並送到京城的,總共是十六萬兩,其中十萬,用做“炭敬”;剩下六萬,做明年四月的“冰敬”。

這只是明面上的銀子分派,除了這些現銀,還要按照關系不同,加送古董字畫等值錢物件。

過後幾天裏,同直隸關系比較多的幾位京堂,送了回帖過來。曹颙便一日跑兩、三家,還好他做京官多年,人緣不錯,同幾個王府關系又緊密,倒是沒有人想著從他這裏斂財。

見曹颙使人送來的“炭敬”比去年的多兩成,也多是心滿意足。

至於王府,向來是只收銀子,鮮少接見外官,不過是為避諱。

連怡親王府與莊親王府都如此,只要曹颙任著直隸總督,往來就要少了。

不過,即便曹颙想要去拜見兩位王爺,十三阿哥與十六阿哥也不在府中。十三阿哥身兼戶部與工部差事,每日都在衙門中;十六阿哥則是在留在宮中執守,因為二阿哥薨了。

二阿哥之薨,毫無征兆。

直到臘月十三,皇上在小朝會時,提及二阿哥病重,想要親臨探視,被怡親王勸住,輪班的幾位大臣,才聽說二阿哥患病的消息。

當日裏,十六阿哥就請示治喪之事,皇上吩咐以親王之禮預備二阿哥的後事。

等到次日,二阿哥薨,卻是諸禮從簡。

宗室中,只有誠親王與公允裪帶著幾個弘字輩的阿哥穿孝;文武大臣,不過是鹹安宮前打了個罩面;至於宗室福晉與京官命婦。則因“時值隆冬”,免其齊聚。

曹颙雖不是京官,卻是和碩額駙,也隨著宗室皇親進了一趟宮。

鹹安宮內,一片縞素。

看著這紅墻與琉璃瓦,似乎同宮裏其他建築並無不同。

曹颙卻曉得,這裏就是個牢籠。二廢太子後,有三百護軍,四十侍衛,分作四班,晝夜監守著此處。

如今侍衛與護軍都已不在,只剩下跪了一地的婦孺。

因二阿哥身份特殊,鹹安宮眾人雖是經歷喪親之痛,也無人敢大哭出聲,只有低聲飲泣。

只有幾位年幼的小阿哥、小格格,不知是被大人的悲戚感染,還是猛然見了這麽多生人不安,扯著嗓門大哭,使得這場面更加淒涼。

理郡王弘皙面容憔悴,雙眼渙散,木木地跟在禮官後做孝子。

二阿哥當日便大殮,移靈禦苑海子邊的五龍亭,在那裏停靈。

接下來的後續,就不是曹颙這個身份能參合的。他頗為在意的,是母親的反應,怕母親會因血緣之親的緣故傷懷。

不想,李氏聽了喪信,只是感嘆一聲,便一切如常。

曹颙見了,放下心來。想想也是,就算是血緣之親,可卻是連見也沒見過,哪裏會生出什麽悲痛之意。

而後,皇上追封二阿哥為理親王,謚號“密”,冊封二阿哥側福晉、弘皙之母為理親王側福晉,由弘皙接出宮奉養。

二阿哥未成年子女,則留在宮中養育;所留有子女妾室,可任由子女迎養,也可隨側福晉所居,兩者都不願者,也分給房舍,豐其衣食,以終余年。

不知到二阿哥詳情的,聽到這個旨意,許是會贊一聲皇上仁慈。

只有十六阿哥,心裏腹誹不已。

二阿哥十二子,夭折四人,存世八人。除了次子弘皙成年,其他七個小阿哥,最大的才十三歲,最小還沒到百天。

這些人名義上養在宮中,實際上不過是換個院子拘著。

七位小阿哥中,幾位年幼的還好,有生母照看,也算是有福氣;年長的幾位小阿哥,都過了十歲,還沒有讀過一天書。

無人敢提及此事,誰也不知道皇上到底是什麽心思。

十六阿哥雖有憐憫之心,也不過吩咐下去,不要克扣眾人飲食。至於其他,他雖身為宗人府宗令,卻也沒資格說什麽。

二阿哥之薨,本不同曹颙相幹,可曹颙想起“弘皙謀逆”案中,牽連進去不少宗室,見著十六阿哥時,便提及此事。

倒是沒有駭人聽聞地說什麽謀逆,只是勸解十六阿哥小心一點。畢竟清流之中,為二阿哥這位元後嫡子說話的聲音一直未歇。

十六阿哥聽了,神情莫測,卻是沒有說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