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初議(第2/2頁)

曹颙早就有打算,等文傑再大些,心性定了,若是先要出仕,自己便扶一把。

“滿城是保定府治下,離京城不遠,倒也還便宜。你同你姨娘提了此事麽,你姨娘是什麽意思?”曹颙問道。

桂姨娘不是魏文傑兄妹生母,卻是養母。幾個孩子也曉得感恩,視桂姨娘為母。桂姨娘又是個忠義的,凡事只知道為幾個孩子想,恪守本分,並不因自己對幾個孩子有養恩就托大,是個值得敬重之人。

就連李氏與初瑜提及桂姨娘時,也要贊其“忠義”。

魏信這個做老子的,向來風流自在,早先連嫡妻都不娶,將幾個孩子全交給桂姨娘。

桂姨娘卻能將幾個孩子照看得好好的,很是不容易。

“姨娘怕侄兒讀書太費神,贊成侄兒功課上歇一歇;可出京當差之事,她又不放心,怕侄兒在外頭吃苦。姨娘說了,在當差還是讀書之中決斷,是幹系侄兒前程的大事,她是婦道人家,見識有限,還是來請世叔給拿個主意。”文傑說道。

聽著這話,曹颙明了,桂姨娘是不贊成文傑出京的,可是既是魏家族人發話,她這做姨娘的也不好攔著。

疼愛文傑,舍得他吃苦是好心,可文傑已經不是稚子。旗人十六成丁,漢人到了十七、八算是大人,到了娶妻生子的時候。

想到此處,曹颙心中一動,想起妻子念叨過好幾回之事,不由地打量文傑一遍。

魏信好美色,文傑生母定是不錯,使得文傑生的儀表堂堂。可魏信那個性子,最是風流,要是文傑繼承了,那將妞妞許給他,豈不是坑人。

再加上,文傑生母不知是何身份。當年魏信送孩子回鄉時,雖將婢妾打發了,可文傑那個時候,已經懂事。

他早年提過想要去廣州尋父,是不是也想要趁機尋生母?

曹颙的打量,審視味道太濃。

文傑生出幾分忐忑,小聲道:“世叔,是不是侄兒給世叔添了麻煩?”

他們一家北上,買宅置地,全是曹颙使人料理,加上落籍,還有他下場。

如今又拿著自己瑣事來煩這位位高權重的世叔,他有些羞愧。

曹颙沒有接他的話,問道:“今科已了,去縣衙見識一番,學些東西也好,只是你轉年就十八,到了說親的年紀,你自己個兒是怎麽打算的?”

雖不是女子,但是聽長輩問起終身大事,文傑也漲紅了臉,低頭說道:“侄兒一事無成,並無顏面娶親,想著等幾年,定了弟弟與妹妹的親事再說。”

“你不娶婦,難道要你姨娘來料理文志與文薔的婚嫁?再說,也沒有長兄還沒說親,做弟弟妹妹就先說人家的道理。”曹颙道。

不管他們兄弟對桂姨娘多孝順,桂姨娘畢竟是庶母,沒有資格插手他們兄妹的親事。桂姨娘也有自知之明,她一個內宅婦人,能認識幾個人,曉得誰家的孩子與自己相匹配?便私下裏將他們兄妹親事,托付給初瑜。魏仁離京前,也就此事托付過曹颙。

文傑並不曉得長輩們曾在曹家提過他們親事,原只想著過兩年,尋兩個門當戶對的人家給弟弟妹妹說親。至於他自己,因有退親之辱,偏生退親的,又是他嫡親的姑母,現下又成了他大妹子的婆家,斷不得幹系,心中就存了郁結,不打算早娶。

聽曹颙這麽一說,他才發現自己想左了。自己並不能隨心所欲,就算為了弟弟與妹子,也到了說親的時候。

曹颙見他神情呆呆的,心裏好笑,道:“你大伯出京前,將你的親事交由我做主。到底想要娶一門什麽樣的妻室,要知書達理的,還是要顏色好的,你可想好了?你上無父母庇護,下邊卻有弟妹需要照看,要是嶽家能借上力,往後你出仕也好,耕讀也好,也能有個照應。”

文傑是孤兒,即便有舉人功名,門當戶對的人家不過是富戶鄉紳。可他是曹颙的侄子,借著曹家的勢,有曹颙出面,說個官宦人家的小姐,也不是難事。

文傑聽了,卻是變了臉色,遲疑了一下,方道:“世叔,齊大非偶,侄兒曉得自己幾斤幾兩,不敢生攀附之心……姨娘雖是庶母,對我們兄妹確有養恩……文志、文薔沒兩年又到了婚嫁之時……若是世叔做主給侄兒娶婦,還是尋常百姓人家的女兒好。旁的不求,只求性子良善、孝順知禮……”

曹颙見他如此動容,想起魏仁之妻,就是官宦人家出來的小姐,現下娘家兄弟也都任著實缺。這也是為何,她對侄兒侄女們不慈,魏家也不能動她的原因。

如此看來,文傑顧慮地也對,要是娶了官宦人家小姐,怎麽會去孝順死去公公留下的老姨娘?更不要說,要長嫂當母,去照看年齡相差不大的小叔子、小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