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婚姻事(第2/4頁)

不是他殷勤,即便十七阿哥不南下,他也想著派鄭虎出京。

不為旁的,就為留在江寧的魏信的幾個子女。

曹颙已經得了消息,魏信之父上個月病故,魏信之母也纏綿病榻,聽著大夫的意思,怕也是這兩三個月的事。

魏仁雖對侄兒們還算不錯,但是畢竟主持中家務的還是他妻子。

魏信的三子兩女,雖有魏信之妾桂姐照看,但畢竟不是嫡母,名不正言不順。

當年曹颙探望過這幾個孩子後,曾派了兩個武師過去。這兩年也有幾封信回來,雖說在吃穿上沒有短了幾個孩子,但是沒有父母照拂,多少要受些委屈。

曹颙本想親自去一趟,但是江寧到京城,往返要月余,他衙門雜事還多,哪裏能請這麽長的假。

實是沒法,他就便想派鄭虎過去,將孩子們接到京城。

如今,鄭虎隨同十七阿哥南下也便宜。先去江寧看看孩子們,讓他們好生準備,等到鄭虎從雲廣回來時,再一同回京。

少一時,張義與鄭虎先後腳到了。

聽說能去廣州,張義帶了幾分雀躍,道:“早先還不覺得,直回到京城,才發現那邊有幾個朋友舍不得。原想這輩子也沒機會得見,如今還能過去一遭,真是叫人歡喜。”

鄭虎笑眯眯地看著他,道:“什麽朋友,這麽牽腸掛肚的?不就是舍不得那幾頭洋馬麽?”

張義聽了,笑著說道:“大丈夫生於天地間,開開洋葷,見見世面也好。”說到這裏,道:“怎麽就沒人想著弄幾頭洋馬到京城?西洋的不好弄,弄些東洋的也好,定會是門好生意。”

鄭虎見他面皮厚,對曹颙道:“老爺您瞧瞧,這小子在廣州待了幾年,心都耍野了。”

曹颙看著張義道:“心野不怕,中國這麽大,你想去哪裏轉,我都不攔你。出洋的話,就免了。海上風險太大,有魏信一個下落不明的就夠了。”

最近一段日子,張義話裏話外問了好幾次,都是出洋之事。

張義訕訕道:“老爺,小的只是好奇,想要去見識一下。不知為何,小的總是不信魏爺就這麽沒了。要是小的有幸,將魏爺找回來,就更好了。”

曹颙搖頭,道:“海上風浪大,民船又不保準。等等吧,說不定過兩年,十六阿哥就要組織船出洋貿易。到了那時,若是你還想去,我再替你安排。”

張義聽了,眼睛一亮,道:“那小的就等著。”

因他們兩個三日後要隨十七阿哥南下,所以曹颙便放他們三日假。

回到梧桐苑,曹颙便是覺得不對。

他記得清楚,那年在廣州,張義曉得自己能回京城,不勝歡喜,並沒有表現出對廣州的留戀。

畢竟,南北差異大,北方人未必能受得了廣州那濕熱的氣候。

如今他卻生出出洋之心,為了什麽緣故?他在廣州幾年,如何不知道出洋是生死莫測之事。

將丫鬟們打發下去後,曹颙問初瑜道:“喜雲這段日子,有什麽異樣沒有?”

初瑜有些好奇,道:“爺怎麽想起問這個?月初因病請過幾天假,病好了,就消假了。瞧著有些清減,並無其他異樣。”

“你使人私下打聽打聽,張義他們夫妻因何生了嫌隙。早年他還抱怨過魏信不當出海,即便不為父母,也要顧念兒女。如今,不知何故,他竟生出出海的念頭。”曹颙道。

初瑜聽了,皺眉想了想,長籲了口氣,道:“哎,這其中緣故,我大概其也是曉得。”

“哦?何故?”曹颙也生出八卦之心。

“端午節前趙同、喜彩使人送回來節禮,當時有人說了幾句,不外乎喜彩好福氣,做了知縣奶奶的話。喜雲有些不自在,回去夫妻兩個有了口角。喜雲借病休了幾日,我隱隱地聽到緣故,只是她沒有說出,我也就做不知。”初瑜淡淡地說道。

曹颙見她神色,似乎對喜雲有惱意,道:“你也不必怪她,她不過是婦人見識。早年她在你跟前,比喜彩還體面幾分,如今比不上喜彩,心中不自在也是尋常。”

“主子賞出身是一回事,自己想要謀出身是另外一回事。還是額駙與我待下人太寬厚了,使得他們心裏不安份。”初瑜道。

喜雲是她的大丫鬟,出了這档子事,她這做主子的也跟著丟臉。

趙同之所以能外放當官,是因趙同有這個本事。他雖是長隨,卻喜歡讀書,跟著曹颙去衙門,充當了幾年文書案頭,行的是幕僚事,熟悉官場規矩。

張義人際往來沒問題,買賣也能上手,但是不愛讀書,勉強認識字。

若是因他早年去廣州幾年,有了功勞,就要犒賞他,那還有吳家兄弟,這些年這功勞也不弱於張義。

“既是你的丫頭,就你看著處置。張義雖風流些,但是顧家,待妻兒也細心。讓喜雲惜福,要是真將張義逼得出洋,哭的還是她。”曹颙想了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