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9章 春雷(下)(第2/3頁)

“那個吳氏,怎麽才回京?”曹颙問道:“她既然十四爺看重的人,怎麽這般自在?”

訥爾蘇恨恨地拍了下椅把,道:“都怪我一時心軟,才有今日之禍。”

去年十四阿哥接到旨意馳驛回京,他就吳氏暫留甘州,說過些日子再安排人送她回京。

十四阿哥在時,京城的相關消息還封鎖著;十四阿哥一走,各種流言就多了起來。

有說十四阿哥是被押送回京的,有說新皇既登基,定不會讓十四阿哥平安到京。

吳氏聽聞,放心不下,就帶著幾個下人準備回京。

沒等她啟程,訥爾蘇就得到消息。他知道吳氏是十四阿哥心尖上的人,也不願太過為難她。想著趁著還沒人想起吳氏來,放她一條生路也好。

沒想到吳氏打了個回馬槍,隱匿在甘州,等訥爾蘇離開後,去攛掇他身邊放出來的婢子青霞來京。若不然,青霞一個弱女子,怎麽有魄力跋涉數千裏地。

訥爾蘇摩挲著臉,苦笑道:“想來是吳氏以為能借著青霞,央求到我這邊……她卻是不知道,我這個王爺,也是沒分量的……自打太宗朝開始,皇家明面上對禮烈親王一系加恩不斷,可是卻也時時刻刻盯著、防著……”

開國分封的八大鐵帽子王爺,禮親王一系就占了三位。

除了這三家王府,禮烈親王的子孫還有數人得封郡王貝勒。

曾有人數過,宗室有封爵的王公中,禮烈親王的後代子孫就占到四成。

這個比例,已經遠超過太宗皇帝的子孫,可見禮烈親王一系的影響力。

除了人多、爵位多,禮烈親王一系,還占著個嫡字。

禮烈親王代善,是太祖皇帝元妃所出的嫡子。

滿清以漢制漢,推崇禮教,以嫡長為尊。

太宗皇帝卻是太祖庶子,為了讓自己的繼位名正言順,太宗皇帝開國上尊號時,也只是尊封了一位太祖皇後,就是他的生母。太祖發妻元妃,反而沒有得到皇後封號。

盡管太宗對禮烈親王多有提防,卻也不能不承認,在滿清開國奪天下時,禮烈親王的子孫是出了大力的。

一直到聖祖康熙,對禮烈親王的子孫,也都是外松內緊。看似榮寵不斷,實際上尋機會奪了好幾次爵位,換了好幾次承宗,使得這一系的王公成為一盤散沙。

看著白日裏皇上與太後的交鋒,母子二人已然是撕破臉,那十四阿哥下場還能有了好去?

這個時候與十四阿哥沾邊,誰知道會引來什麽禍事。

訥爾蘇這般憤怒,未嘗沒有心中驚恐的緣故。

曹颙眯著眼睛,想了想,道:“姐夫,明兒你還是遞牌子請求陛見,將這事情擺在禦前說清楚,省得皇上聽到風聲,誤會姐夫。”

訥爾蘇聽了,猶豫道:“用瑣事叨擾皇上,會不會小題大做?”

曹颙搖搖頭,低聲道:“難道姐夫沒聽說過‘粘杆處’?自己去交代,總比不清不白被定罪好。”

訥爾蘇聞言,臉色刷白,半晌方點了點頭,道:“我曉得了……”

見訥爾蘇失魂落魄,曹颙到底不忍心,勸道:“姐夫不比太過擔心,皇上還是比較重人情……太後與同母弟都同皇上不親,姐夫表現得親近些,皇上會高興的……”說到這裏,他說了今日內官來傳旨叫李氏送靈之事。

訥爾蘇神色漸漸清明,松了口氣,道:“就這樣辦,我真是怕受池魚之禍,連累這一家子……”

訥爾蘇走時,使人將青霞主仆三人也帶走了。

次日,欽點的署侍讀學士托時來戶部報道。四十多歲的年紀,許是在翰林待久了的緣故,他帶著幾分學究氣。

他這樣儒雅的做派,在其他衙門或許會顯得清高持重,讓人多敬三分,可是在戶部衙門卻是只讓大家夥一樂。

幾位堂官中,除了曹颙與李周望,其他人都是古稀之年,什麽沒見過?就是李周望,在翰林院的資歷比托時只強不弱。

到曹颙這邊,最是務實的,聽托時說話文糾糾的,說話之間也不像通經濟的樣子,對於這個委署侍郎只有擔心的,哪裏還會留意他姿態儒雅不儒雅,清高不清高?

倒是赫成額,行事間已經帶了從容,沒有昨日的不安與窘迫。

雖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可是臨別時,仍是叫人唏噓不已。

當日,曹颙就得到確切消息。赫成額確實是受他弟弟連累,他弟弟在四川得罪了年羹堯,已經是免職拘押,正在押回京城的路上……

一個二品京堂,竟是因被遷怒而罷官,雍正對年羹堯已經不是榮寵那麽簡單……

……

再次見到訥爾蘇,已經是幾日後。

因禮部已經定了大行皇帝發引的日子為本月二十七號,所以六部衙門都開始忙起來。

尤其是曹颙這個級別的官員,多半都要隨著聖駕一道去皇陵,更是要將離京這幾日的安排交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