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虎骨(中)(第2/3頁)

李氏使人去接了東府兆佳氏婆媳與孩子們,又接了高氏,熱熱鬧鬧地用了席面。

一時之間,李氏情緒頗高,似乎李家待罪的陰霾已經不在。

曹颙與初瑜見狀,不覺輕松,更添憂慮。

席間,李氏多吃了幾盅酒,等到眾人散去時,她已經帶著些許醉意。

曹颙與初瑜服侍她躺下,她長籲了口氣,對曹颙道:“園子那邊收拾得如何?進了四月,我就帶著你外祖母過去住。八福晉來了兩次帖子,下回怕就要直接上門了。”

李家正月裏問罪,現下已經過了兩個多月,用不了不久,案子就該查得差不多,李家眾人,就要發落。

到時候,紛紛擾擾的,怕就要瞞不住。

李氏月初就讓曹颙收拾海澱園子,要帶高氏過去避一避。

“母親,還是等聖駕移駐暢春園再說吧。到時候,兒子也過去,咱們都在那邊過夏,省的京城暑熱。”曹颙道。

李氏搖搖頭,道:“早些過去好,那邊比城裏清靜,你外祖母也是愛在那邊待的……”說到這裏,她轉向初瑜,有些遲疑,道:“你若是舍不得孩子,我就將天寶留下……”

初瑜見婆婆語氣中帶著不舍,道:“在老太太身邊,有什麽舍不得的?只是四月裏天寶要‘抓周’,是在園子裏辦,還是在府裏辦,還請老太太示下?”

“自是在府裏辦。園子離城市又不遠,想要回來,也不過一兩個時辰的功夫。倒是長生,現下正是淘氣的年紀,留在這邊跟先生讀書,得你們這做哥哥嫂嫂多操心了。”李氏道:“我屋子裏的繡鸚年歲不大,卻是個老實穩重的,就讓她去長生院子裏侍候。”

長生如今有了自己的院子,就在李氏的院子旁邊。

曹颙與初瑜應了,李氏說了幾句話,醉意上頭,昏昏沉沉睡去。

曹颙俯身,給她撫平被角,又同初瑜兩個放下幔帳,才放輕了腳步,出了蘭院。

天上圓月當空,撒下滿地清輝。

曹颙與初瑜兩個沒有提燈籠,在月色下,並肩回了梧桐苑。

梳洗完畢,夫妻兩個都沒有睡意。

“李家,會如何呢?”初瑜輕聲問道:“老太太雖沒說什麽,心裏定不好受……”

她也是出嫁的女兒,想到自己對娘家那邊的牽掛,多少能體會到婆母的無奈與辛酸。

“有些眉目了,還是從織造府虧空這邊查起。名面上,不會太重的罪名。李鼐雖不在織造府名冊上,但是這些年李煦老邁,他這做兒子的少不得要幫著打理織造府事,怕是難脫罪。幾位頭面上的管事,身上都有些不幹不凈,也會問罪。家眷兒女,少不得被牽連。具體如何,還要等等看……若是虧空額度太大,惹惱了皇上,就不是抄沒家產那麽簡單……”曹颙想了想,道。

“八嬸正四處請托。只是如今,九叔去了西寧,十叔去了蒙古,十四叔在景山,除了咱們家,她也尋不到旁人。”初瑜說道。

“既是來了兩次帖子,你就代老太太過去瞧瞧吧。告訴她,不要讓她再四處折騰,刺皇上的眼,這樣鬧騰,只會讓皇上更厭惡李家。還是等南邊審查完了再說。”曹颙道。

“嗯,我明兒就過去走一遭。八嬸心疼養女,固然可憫,只是這般大張旗鼓地為李家關說,倒顯得咱們冷清,使得老太太與額駙的立場尷尬。”初瑜道。

“八福晉是真性情的人,我不如也。”曹颙道。

與他相比,敢愛敢恨,不懼皇權的八福晉,更像是三百年的後的人。

“是啊,八嬸雖口碑不好,行事卻重情義。八叔雖不在了,八嬸還不忘在惠妃娘娘處進孝。聽說其他王府都上折子請太妃們就府榮養,八嬸也叫弘旺阿哥上了折子。就說這一點,也當稱贊的。”初瑜嘆道。

曹颙倒是不擔心八福晉會像後世歷史上記載的那樣,生前休歸母家;死後挫骨揚灰。

八阿哥已病故多年,與雍正結怨有限,就算雍正記恨,也不會舍了臉面,太嚴厲地處置寡居的兄弟媳婦。

次日,曹颙早早起了。

今日,雖不是朝會之日,卻是輪到戶部當值,所以他早早就趕到東華門外,隨著戶部幾位堂官進宮。

除了戶部堂官,禦前當值的,還有幾位大學士,與三阿哥、十三阿哥兩位王大臣。

雍正的心情大好,手中拿了個折子,是河南巡撫所上。

河南部分府縣去年大旱,然去年冬今年春,百姓安定,沒有凍死之骨,也沒有流民。原因無他,就是因這幾年推廣玉米與番薯,使得百姓手中有積糧。偶爾有地方,百姓缺糧的,也從臨近府縣調了糧食過去。

市面上,糧食價格穩定,沒有出現往年糧價上揚的現象。

雍正舉著手中的折子,朗聲道:“河南地界,山地丘陵多,又挨著黃河。不是旱,就是澇,十年裏,倒是有七年需要朝廷賑濟的。如今,卻是因推行了這兩種農物,使得百姓在天災之年得以果腹。先皇仁政,惠及萬民,社稷幸甚!”說到最後,他已經帶了幾分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