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新差事(第2/2頁)

兆佳氏聽了,不由皺眉,狐疑地看了靜惠一眼,道:“小五一個男人,插手家事作甚?”

對於曹頫的用意,靜惠也知道些。只是,現下在兆佳氏面前,“分家”之類的話題,不是她一個當媳婦的能涉及的。

“許是五叔有什麽安排,媳婦也不甚清楚。”靜惠含糊地說道。

兆佳氏聽聞,卻是想到旁處。

她立起眉毛,嘟囔道:“他一個庶吉士,不好好學習學問,能安排什麽?”

話說如此,她心中可是滿心好奇,不確定幼子是不是用那兩處宅子中的一處“金屋藏嬌”。

曹家有曹寅留下的族規,不得納妓女為妾。

曹頫最尊崇伯父,當不會違背此族規;若是良家女,怎麽不告家中,就偷養在外頭?

想著想著,她越想越覺得有譜。

一時之間,她竟是有些發起愁來。要是兒子真鬧將出來,激怒董家,就糟了。

董家根深葉茂,現任家長又謹慎,使得他們在皇位交替之際,不僅沒有受創,反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不僅長媳往後要忍著,小兒媳婦也要多哄著,兆佳氏皺皺眉,心裏憋屈的不行……

……

到了臘月十三這日,雍正召曹颙陛見。

君臣一番對答,說的就是土豆與苞谷的種植與產量。

國庫沒銀子,雍正很著急。要知道,旁的支出還好說,若是明年春哪裏需要賑濟,這國庫沒銀子,老百姓豈不是就要餓死?

想到此處,雍正就想起曹颙。

他使人將曹颙守孝那兩年多的大小事情,都列了詳表,發現曹颙確實將農事放在眼中,並非沽名釣譽。

“苞谷一畝劣田真能畝產三石米?”雍正帶了幾分鄭重,問道。

曹颙接到旨意,這一路還在想著雍正傳召自己的用意。他一下子想到斂財上,心中七上八下,想著尋什麽機會脫身。

實沒想到,雍正開門見山地同曹颙說起農事。

曹颙認真回憶了下自己曾記錄過的數據,道:“回皇上的話,確實如此。臣成用坡上幹旱劣田種植過幾畝苞谷,產量三石;換上中等田畝,畝產能到五石;上等田畝,灌溉充裕的話,產量還能再高兩、三石。”

雍正聽了,帶著幾分興奮道:“那樣說來,上等田苞谷畝產能達到畝產七、八石,八、九百斤?”

曹颙點點頭,道:“京畿的幾處莊子,臣都使人試重過,能達到這個產量。其他地方的田地,臣實在不熟,畝產具體能達到多少,臣現下也說不好,還是要等試種過來,才能得出數目。”

他這般謹慎,倒是入了四阿哥眼。

“番薯產量雖高,可儲存不易,這個苞谷卻是極好的東西。”他背著手,踱了幾步,停在曹颙面前道:“如此試點,如何推廣,如此代替稻、谷,儲備地方,你給朕仔細擬個章程來!”

曹颙聽聞,不由怔住。

據他所知,在三百年後,他居住的那個年代,國家儲備庫裏存的主要糧食就是玉米。

玉米容易存放多年,不易黴變,比其他糧食更適合儲備。

雍正有信心是好,曹颙卻不敢立時應答。因為他現下還不知道玉米是否能推行下去。關系到地方糧倉,一方百姓的救命稻草,他不想要輕慢。

四阿哥見他不說話,挑了挑眉毛:“怎麽?怕吃苦?”

讓堂堂戶部侍郎,接手稼穡之事,是有些強人所難。

曹颙聽了,忙搖搖頭道:“臣不該稱苦,只是關於苞谷貯藏,臣實是不知。京畿也有散種苞谷之人,除了青苞谷賣做小食外,苞谷成熟了,多充作口糧,不知有沒有貯藏的。”

雍正原沒想到這點,聽了曹颙的話,有些遲疑,道:“既是如此,你就先擬推廣的法子。至於儲存之事,收集些苞谷,送到通州官倉那邊,使那邊的人看看。”

從禦前下來,曹颙覺得自己的腳步都輕快幾分。

或許在旁人眼中,這關注稼穡之事是冷清差事,曹颙卻是甘之如飴。

利於民生經濟,還能不去沾身“追繳的庫銀”,哪裏還有比這個差事更妥當的?

人逢喜事精神爽,曹颙回到衙門,處理公文的效率都高了不少。

等到落衙,曹颙就騎上馬,急沖沖地往自己家走,腦子裏是守孝那兩年的侍農日記,還有家中留下的幾百斤糧種。

結果,沒等到家,在西單牌樓,他就讓人應對堵個正著。

“大舅爺,我們奶奶使奴才過來求大舅爺過去……”來的是孫穎家中的管家徐升,氣喘籲籲,呼哧帶喘地說道。

曹颙見他如此匆忙,臉上烏青一塊,衣服上皺皺巴巴,像是與人動過手,心中不由一沉:“怎麽了?可是有什麽急事?”

徐升張開嘴,又合上,反復兩三次,才擠出一句話:“我們大爺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