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大殮(第2/3頁)

蔣堅躬身道謝,曹颙又對曹元交代兩句,讓他準備七阿哥府、十三阿哥府準備賀禮。

聽說初瑜還沒從宮裏回來,曹颙就沒有回梧桐苑,而是直接去了蘭院。

蘭院上房,天佑、恒生、長生都在,圍著炕桌,陪李氏說話。

曹颙見了,頗覺欣慰。他與初瑜都不在,李氏病尚且沒好利索,有孩子們在跟前,也省得老太太過於傷懷。

見曹颙進來,除了李氏,眾人都起身見過。

不管是旗學,還是上書房,今兒都停了。

李氏見兒子回來,滿腹疑問,不知該從何處相問。

曹颙見狀,就借口夜已深,打發幾個孩子下去安置。

長生年歲小,熬到這功夫,已經打著瞌睡,滿眼淚花;天佑卻不肯就走,猶豫一下,道:“父親,既是母親未歸,兒子與弟弟去前院候著,等母親回來再安置可好?”

即便女眷比外臣延遲出宮,也當晚不了不少功夫。

曹颙估摸初瑜也差不多快到家了,便點點頭,成全了兒子的一片孝心。

李氏少不得囑咐幾句,外頭風大,讓孩子們加件衣裳,仔細吹著什麽的。

等幾個小的出去,曹颙坐在炕桌邊,道:“母親這邊,有什麽現成的吃食沒有?兒子站了一日,可是餓得狠了。”

李氏伸出胳膊,摸下兒子的手背,觸之一片冰涼,不由皺眉:“難道是在宮殿外頭站著?”說著,她又喚繡鶴去給曹颙準備吃食。

“殿裏都是宮妃與宗室命婦,豈是外臣能進的?”曹颙見她關切,道:“兒子還好,前頭站著的一個尚書體格肥碩,給兒子擋了風。可憐那些老大人,冷風了吹了一日,明兒能不能爬起來,都是兩說。”

李氏有些怔神,過了半晌,方低下頭,輕聲問道:“皇上……走得可安……”

“昨日醜時覺得不行的,將皇子阿哥都召到禦前,說了遺命,令四阿哥繼位,戌時沒的……大殮時,新皇命王公百官近前瞻仰。大行皇帝神態祥和,想必去的安寧……”前邊一句,是曹颙聽說的,後邊則是他猜測的。

四阿哥雖讓王公百官近前,但是人數眾多,前面真能到棺寢前探看的,除了皇子就是宗室王爺了。

不知道,四阿哥叫眾人上前,是不是為了表示青白,以顯示大行皇帝確實是壽終正寢。

曹颙只知道,若沒有四阿哥的安排,列隊一整日的文武官員,不會對康熙駕崩前動靜知曉的這麽詳細。

他多嘴說這些,不過是擔心李氏。

李氏聽完,長籲了口氣,見兒子滿臉擔心地看著自己,紅著眼圈說道:“颙兒放心,我雖為皇上崩難過,卻無喪親之痛。我知道,因太後的另眼相待,這些年來外頭說什麽的都有……可是,皇上終沒認我,我也不會厚顏自認為帝女……在我心中,皇上就是皇上,是咱們曹家三代效忠之人……”

曹颙看著母親,安慰道:“有失必有得,母親雖沒有在尊貴身份,卻比旁人多了幾分自在。”

李氏卻是不贊同的搖了搖頭,道:“妻以夫貴,母以子貴。同宗室貴人比不得,與外頭的人相比,我已經是極滿足,怎就不尊貴了?往後,就等沾兒孫的光了。”

曹家的伯爵,已經是封得夠高。

如今不像開國初,沒有軍功,想要封公,只有是外戚推恩。這京城人家,民爵中封公的不超過十家,曹颙這個伯爵,也算能拿得出手了。

“兒子怕是沒機會轉武職,等恒生大了,賺了軍功,給母親撈個公太夫人的誥命回來。”曹颙說道。

說起兒孫,原本有些傷懷的李氏也露出幾分笑模樣:“都是好孩子。天慧雖沒回來,也使人回府來請安了……”

母子二人正說著話,初瑜回來了。

這會兒功夫,繡鶴已經使人備好了飯桌,過來請示李氏擺在何處。

李氏見兒子、媳婦都帶著了乏色,道:“耗了一整天,你們也都累了,回自己屋子吧,飯桌也擺那邊。”

曹颙與初瑜應了,一道回了梧桐苑。

梳洗完畢,夫妻兩個餓得沒力氣說話,先把空了一日的肚子打點好。雖說晚上不該多用,但是現下也顧不得。不只曹颙吃的多,連初瑜也多喝了兩碗粥。

等他們剛吃完,李氏又使人送來姜湯。

曹颙吹了一日,這會兒身上有些發熱,趁熱喝了兩大碗姜湯下發汗。

等丫鬟們將飯桌撤下,夫妻兩個上炕安置,初瑜才講起這一日遭遇。

原來,她本隨著宗室命婦在乾清宮前丹陛上排班,後來新皇恩典,允她們進乾清宮,與內命婦後排班。

“宜妃娘娘怕是要倒黴了!”初瑜心有戚戚然道:“頭晌皇瑪法遺體剛到乾清宮時,宮妃跪拜,宜妃娘娘站在太後身前。皇伯父正好進來,雖沒有當場發怒,那眼神可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