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爭見”(上)(第2/2頁)

王嬪雖不是妃位,但是受寵多年,早在正式冊嬪前,就住在的長春宮。只是早先規矩所致,沒有資格住在正殿,就住在後殿;冊嬪後,移到正殿。

除了她之外,這前後配殿還安置著兩個貴人,兩個答應。

王嬪的日子,過得倒是滋潤。三十年多年聖寵不斷,這幾日更因“生病”的緣故,得了不少賞賜。

雖說她出身低,又因漢人的身份不能躍居高位,但是就憑著這幾十年不斷的聖寵,使得執掌後宮的德宜二妃,也對她有所顧忌。

還好她性子糯,為人恭順謙卑,並不參合宮裏的是非,這些年也算養尊處優。

今日,她坐在炕邊,拉著李氏的手,眼角淚珠閃現。

無它,這表姊妹兩個正說起早年的李家故事,都有些唏噓感懷。

對於這新露出的“母女”關系,她們雖心知肚明,但是只有尷尬的,絲毫察覺不出歡喜。只到提起少年往事,才將這尷尬抹去。

李氏看著王嬪,心中是酸澀的,這個人是同她一起長大的表妹,是她最為交好的閨中密友。

進京這些年,雖說進宮的次數有限,但是兩人關系卻是越發緊密。如今,這叫什麽事兒?

王嬪想得更多,李氏雖不算十分美貌,但是端莊大方,少女時溫柔可親。

王嬪是康熙二十八年到禦前的,不是選秀進宮,而是在聖駕南巡時,被表兄送到禦前。那個時候,李氏已經出嫁。

三十年,際遇不同。

在早年孤獨無依時,王嬪也曾想過,若是進宮的是表姐,嫁入織造府為繼室的是自己又如何。

卻不知,這人的際遇,早在投胎之時就分了三六九等。

她的心中,尷尬散去,竟生出幾分古怪。

雖說都是寄居李府,都是孤兒寡母,但是李氏是李家侄女,高太君同文太君關系又好,各項待遇同李家女兒同例;王嬪是李家老姨奶奶王氏的侄孫,如何能受文太君待見?

早年,都是她做李氏的小跟班,收李氏的照拂;如今李氏見她,卻需要叩拜,往後不僅分尊卑,還要分長幼。

仿佛看出李氏的難過,王嬪低聲道:“皇上是看重你的,想想颙哥兒他們吧。”

旁的話,她也勸不出口,只是心裏松了口氣。管她什麽輩分,這都是同她相伴數年的好姐妹,對她有照拂的姐妹。自己想太多,反而沒意思。

只是不知,十六阿哥同曹颙投緣,是不是骨肉相連的緣故。

李氏點了點頭,木木地道:“曉得了,都是皇上恩典。”

她向來膽子不夠大,即便覺得憤怒,即便對那些金銀珠寶等物不覺得稀罕,也沒勇氣去承受天子之怒。

在讓兒子謝恩的折子中,她能回絕那些東西,但要真到了禦前,她不知自己是否有膽子。

她的腦中,都是見駕的鏡頭。

因為江寧織造府才多次迎接聖駕,她這個女主人,也曾服侍婆婆到禦前磕頭;後來在京中,她也曾在太後宮見過康熙。

但是因為見駕的時候,不許直視龍顏,所以康熙對她來說,就是閃亮的龍袍。

少一時,外頭隱隱傳來響鞭開道的聲音。

王嬪站起身,輕聲道:“聖駕到了。”

李氏身子已哆嗦,一時之間,竟不知是悲是憤。

這會兒功夫,聖駕已經到了長春宮。

門口的太監宮女,見到帝王輦車,都跪倒在地,匍匐不敢仰視。

“皇上駕到!”隨著魏珠揚起的公鴨嗓,康熙下了輦車,只覺得自己的腳步有些不穩。

他面上平靜無波,心裏卻是無限悲涼。

還以為生前,不會揭開此事,破壞她平靜生活;終是不放心,終是忍不住。

王嬪沒有帶著李氏出來恭迎,畢竟她眼下是“病人”,聖駕又突然而至,沒來得及出屋子也情有可原。

康熙只帶了魏珠進殿,王嬪帶著李氏跪迎。

康熙的視線,落在李氏頭上。

對於這個女兒,他有慈、有愛,早年更多的確是恨。若不是為了保她,玉蔭怎麽會一命嗚呼。

或許是因為當年少年輕狂,還不能理解“生死離別”。使王兄選了王府接生婆子,卻忘了囑咐一句,未及時保大人。

那王府嬤嬤,只當玉蔭肚子裏是自己王爺的孩子,金貴著呢,怎麽會以大人為主。

除了遷怒的恨,更多的是會悔。

過去五十年,他卻仍能記得第一次見到姑姑的情形。

追封個皇後之名,不過是為了安撫自己個兒。自己,到底是失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