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追封(第2/2頁)

曹颙本就是最厭煩麻煩之人,自己避之不及,要生生被康熙牽連,能痛快才怪。

“聽說兩位大學士跪諫多日,才使得皇上沒有下旨。不過,如今聖駕已經到京,這謚號到底為何,也當差不多定下吧。”伊都立小聲回道。

自打曹颙帶著五百護軍離開聖駕駐地,這各種傳言就在駐地流傳開來。

伊都立的心中,早就跟小貓抓似的,充滿好奇。他有心尋曹颙問一句,但是這裏頭又牽扯李氏,到底不恭敬,就將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下去。

這會兒功夫,東方破曉,天色漸白。

看看時間差不多了,曹颙就同伊都立一起下了馬車,隨著文武百官,一道進了園子,在二宮門外,等著康熙臨朝。

少一時,宗室王爺、貝勒也列隊,十六阿哥正在其中。

曹颙有心問他幾句,但是人多眼雜也不便宜,只好挨到大朝會後,才叫了十六阿哥,去僻靜處說話。

“皇阿瑪是有些過了,就算再緬懷慧妃娘娘,那兩個字是能隨意用的?孚若放心,幾位大學士同禮部堂官在前攔著,皇阿瑪總會明白過味兒來。要是真任由皇阿瑪擬了這兩個字,那幾位大學士就要被世人嘲為弄臣了。”十六阿哥倒是不擔心,對曹颙道:“開始聽皇阿瑪提出那兩個字兒時,我也跟著心慌,不過路上這七、八天,皇阿瑪就算沖動,也當平復了。”

聽十六阿哥這般說,曹颙才算安心。

活著的時候不珍惜,這死後哀榮,又當什麽用?不過是求自己心安,倒要惹旁人的清凈。

“三爺、四爺那邊怎麽說?”曹颙問道。

“什麽也沒說,就算三哥執掌禮部,身為人子,也沒有說話的余地。不過,瞧著皇阿瑪的意思,倒是因禮部擬了兩個平謚的字兒遷怒於他,發作了一番。四哥那邊,臉色兒就不好,他同孝懿母後母子情深,怕是不願慧妃娘娘的謚號強過孝懿母後。”十六阿哥回道。

曹颙聽了,不由不撫額。

這康熙想一出是一出,這叫旁人如何是好?

其實,十六阿哥卻是想差了。

四阿哥因這謚號之事,心情確實不好,卻不是為自己的養母報不平。他是少數得知當年那段宮廷秘辛的人,自是曉得博爾濟吉特氏玉蔭的真正身份。

同玉蔭的尊貴比起來,給什麽謚號都能說得過去。

但是,這“尊貴”是不能宣之於口的。雖說時隔五十余年,當年的知情人不是被滅口,就已經老死了,但是總有蛛絲馬跡留下。皇父這般大張旗鼓的話,少不得要引得有心人側目。

有個李氏在,要是順著曹家、李家追根溯源,就能看到冰山一角。要是再去徹查科爾沁王府三代,真相就依稀朦朧。

要是真相被世人探知,那這有悖倫理之事,還不知怎麽文人攻殲。

當年因太後“下嫁”,殺了不少文人,禁了多少本書。四阿哥不想皇父顏面受損,心中一直躊躇,要是皇父一意孤行,自己是不是“忠言逆耳”。

就是四阿哥的躊躇中,曹颙焦躁中,十月初三,慧妃的謚號終於下來,自此康熙朝就有了第四位皇後——“孝齊皇後”。

康熙聖駕從暢春園回宮,親至太廟宣告天地。

皇後母家,也得以賞賜。

一場鬧劇,終於落幕。

曹颙想著後世史書上,並沒有這位皇後的記載,不知是不是四阿哥使人刪除這段歷史。

按照規矩,康熙朝的歷史,要等到康熙駕崩後,四阿哥上台後,才整理修訂存档。所以,所謂的歷史都不能盡信。

他卻是不知道,四阿哥心中正想著此事。

姑侄逆倫,實是了不得的醜聞,只要想起就叫人心中不舒坦。

雖說在塞外這幾個月,四阿哥奉命出面招待了不少蒙古王爺,但是三阿哥也是如此,所以四阿哥心中還是拿不準。

他覺得皇父好像是選定了自己,又像是要在他同三阿哥之中二選一。

要是說起出身,三阿哥占了個“長”字;四阿哥養育中宮,占了“貴”字,兩人不管立誰,都名正言順。

這樣一想,四阿哥就有些慌。

這個時候,四阿哥府卻是迎來一件大喜事,側福晉年氏平安生下一個小阿哥。

雖說是繈褓中的嬰兒,但是仍有不少人側目。

四阿哥府的三阿哥雖說已經十八,但是四阿哥並沒有立世子之意。年氏父兄顯貴,這個小阿哥說不定就是雍親王府的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