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橫財(下)(第3/4頁)

原本他們兩個應先回去洗漱更衣,收拾利索再去面君,但是十六阿哥怕等會兒官員多了,人多口雜不好回事兒,就拉著曹颙直接過去。

因為天色還早,禦帳行營前,沒有其他官員候見。

十六阿哥請內侍傳話請見後,沒一會兒功夫,就有人出來穿康熙口諭,宣他們面君。

雖說還不到卯正(早上六點),但是康熙已經用了早飯,十六阿哥與曹颙二人進去時,魏珠正帶著幾個小太監,將膳席撤下。

十六阿哥用眼角掃了一眼,見席上有兩個空著的粥碗,看來皇父胃口不錯,心情也當不會太糟。

兩人跪見,康熙用茶水漱了漱口,才擺擺手,叫二人起身。

“曹颙都清點完了?”他的聲音聽不出喜怒,目光落在曹颙身上。

“回皇上的話,都清點完了。接下來,該如何處置,還請皇上示下?”曹颙躬身回道。

康熙稍加沉吟,道:“就撥五百護軍,明日啟程,護送回京城。左右現下無事,你也跟著回京。見了你母親,就將太後賜之事如實告之。”

曹颙聽了,心中糾結不已,價值百萬的財財物,已經讓人心裏沒底;這又加上五百護軍相送,就越發惹眼了。

偏生這財物,是按照太後遺命,“賜給”他母親的,並不屬於他所有。他有資格代母親領受,卻沒資格自作主張,跟皇帝客氣客氣。

他只能做老實狀,乖乖領旨。

十六阿哥在旁,心裏尋思著,這財物也“賜”了,內侍也“賜”了,剩下得是不是就要“賜”人口奴婢?

沒想到,卻是猜個正著。

只是不是賜下奴婢下人,而是開口將曹颙這虛職佐領,變成實的。

這世襲佐領,與爵位不同,不用降襲。

曹家本是正白旗包衣,曹颙的父祖輩也是世襲包衣佐領。等到曹家擡到正白旗滿洲旗,這每旗人口數、佐領數都是固定的,曹家雖仍領著佐領的俸祿,但是並沒有管轄旗人,世襲佐領已變得名不副實。

如今,這一句話,就是給曹家一個天大恩典。

說起來,曹家原本的世襲佐領,在內務府包衣三旗,身份低微,這管轄的也是內務府世仆。

如今,擡到滿洲八旗,這世襲佐領的分量就今非昔比,在八旗中就了領兵權與參贊旗務的權利。

曹家雖在入關前就入了旗,但畢竟是漢人。這份恩典,就顯得格外不一般。

在八旗中,能得到這樣恩典的漢人,一個巴掌數的過來。曹家不是後族,沒有軍功,這樣的恩典,只能說“曠世天恩”。

康熙興致勃勃,曹颙真是膽戰心驚。

就算要施恩,也當慢慢來,這接二連三的,真是怕人。

想都不用想,等消息傳回京城,這曹家又要成為權貴茶余飯後的談資。

十六阿哥見康熙臉上的“慈愛”,都想翻白眼了。

還想怎麽著?就差要昭告天下,曹家伯太夫人身份尊貴,是正宗的金枝玉葉。

他就不想想,數十年不聞不問,這一朝加恩,難道他還等著女兒“感恩戴德”地磕頭謝恩?

別說現下曹颙還糊塗著,李氏更是不會知曉內情;就算李氏曉得了,他怎麽解釋這突如其來的“父女情分”?

外人可以猜測君心,探究一二;也可以以訛傳訛,當成閑話。這局中人,該是什麽滋味?

只要沒有明文天下的公主冊封旨意,李氏固然是天家血脈,也是“私生女”身份。

就算金銀財務給了,太監派了,李氏的身份,也還是曹府的伯太夫人。

見了內廷女眷,貴人以上,她都要行禮;見了外頭的誥命,就是國公府的側夫人,她也要屈居人後。

厚愛越多,只能讓她身份更尷尬。

之前羨慕這位姐姐得皇父青睞,現下十六阿哥想通透,只能跟著嘆氣。

怪不得曹颙自打昨日開始,眼神就晦暗難明,絲毫不見欣喜。

這般“加恩”,固然能圓了皇上的慈父心,卻是擾亂了曹府的平靜……

……

京城,國公府,內院上房。

李氏拉著曹頤的手,臉上滿是歡喜,長籲了口氣,道:“佛祖保佑,總算是好消息。壽哥兒已經七歲,是該添個小兄弟了。”

曹頤臉上也盡是溫柔,輕撫了小腹,道:“曉得母親惦記,才得了消息,就使人跟母親報喜。原想著再等一個月,紮胎穩了,就回去看母親。倒是勞煩母親來看女兒,都是女兒不孝。”

李氏拍了拍她的手,道:“我的兒,你還是好好養著,我還沒到老的邁不動步兒。這一胎親家太太盼了好幾年,如今終於懷上,也不枉老太太吃齋念佛求了這許久。”

曹頤點點頭:“是啊,婆婆雖沒說,可我們爺獨子過繼,固然是皇上恩典,但是總要有子孫承繼公公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