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年大將軍(第2/3頁)

不待他說完,康熙已是勃然大怒,喝道:“既知恩深,這就是的你對朕的回報?王掞,朕不願提此事,還不退下!”

“臣萬死。懇請皇上,為社稷計,早釋二阿哥!”王掞俯身在地,頓首懇求道。

康熙的臉憋得通紅,氣得渾身止不住的顫抖。

屋子裏靜寂無聲,只剩下康熙的喘息聲。

三阿哥低著頭,用眼神狠狠地盯著王掞的背影,恨不得將其生吞活剝。身為皇子,尤其是排行靠前,儲位有望,他盼著有人提立儲之事,但是那個人絕不能是王掞。

王掞眼中,只有嫡出的二阿哥才是名正言順的儲君人選,其他皇子阿哥都是臣,或者是有異心的亂臣賊子。

“老而不死,老匹夫!”三阿哥在心底咒罵道。

四阿哥的心裏也一顫一顫的,他怕的不是王掞執意立儲,而是皇父捉摸不定的心思。

正月裏點他祭陵,前幾日又下旨,讓他在萬壽節之日祭太廟,這背後到底是真心……還是畫餅……著實令人費勁……

……

戶部衙門,本堂。

接過蔣堅遞過來的條子,確認上邊並無曹頫之名,曹颙長籲了口氣。

他問過曹頫,在場上到底答得如何。曹頫也知道皇上使人磨堪會試原卷之事,如實作答。

因壓力過大,曹頫下場前好長一段時間都失眠。下場後,他的文章也做得平平,還不如平素裏的順手,所以他才會以為自己指定是沒戲的。

他這樣說,曹颙這個做哥哥的,少不得為他操心,尋人打了招呼,先一步得到磨堪進展的消息。

如今,知道有十二人的卷子出了問題,沒有堂弟的名字,看來這下終於可以安心。

回到府中,曹颙使人喚來堂弟,將這個好消息告之。

會試過後,還有殿室,一甲、二甲、三甲分列,前程各異。如今曹頫聽了堂兄的話,終於不再忐忑,老實開始預備殿試。

次日,就有禦史因舉子聚眾之事,彈劾今科會試副主考禮部侍郎兼督察院左副都禦使李紱。

李紱本身兼著左副督禦史的職,倒叫屬下彈劾了,引得六部官員幸災樂禍。

大家背後說起來,都道:“小狗咬大狗,狂吠一通,忒是熱鬧!”

曹颙聽了,卻曉得,科舉案要了了,這個李紱要替皇帝“背黑鍋”。總要有個人出來,為三月初四那日的“黃沙蔽日”負責,好堵天下悠悠之口。

幾日後,康熙就有旨意下來,將李紱貶到永定河以工效力。

六部裏的低聲竊語,又有了新的內容。

十二位禦史聯名,請求復立太子之事,舉朝嘩然。康熙震怒,這十二名禦史沒有“因言問罪”,大學士王掞卻是因有“結黨”之嫌被拘拿。

同別人的蠢蠢欲動相比,曹颙心裏鎮定許多,隨便他們怎麽折騰,這二阿哥是出不來的。他將預備好的萬壽節獻禮,送至內務府,而後就等著萬壽節慶典。

康熙口口聲聲說,不舉行慶典,但是禦宇六十年,可謂古往今來第一人,他心中未嘗不是洋洋自得。

所以,禮部聯合內務府,該張羅的還是要張羅。

轉眼,到了三月十八,萬壽節這日。

雖沒有宮廷賜宴,但是京城所有的王公大臣、還有外地進京賀壽的文武大員齊進宮恭賀。

太和殿上,禮樂聲聲,肅穆莊嚴。

間隔十余年,曹颙再次見到年羹堯。

列隊的外地文武大員有十數人,但是曹颙還是一眼就認出年羹堯。

他穿著二品服飾,臉上已經褪去文人的儒雅,帶著幾分彪悍之氣。他督撫四川十幾年,將開國來騷亂不斷的四川治理得服服帖帖,這其中自是少不得震懾與殺戮。

看著年羹堯昂首挺胸、意氣風發,已經有幾分“年大將軍”的氣勢,曹颙卻是不爽得很。

是的,非常不爽。

曹颙為同年羹堯扯皮做的預備,都打了水漂。集總督印與巡撫印為一身的年羹堯,壓根沒有將曹颙這個新上任的戶部侍郎放在眼中。

戶部那邊,他面都沒露,只是打發兩個屬官到戶部見曹颙。

開國以來,進京的外地督撫,如此囂張,年羹堯當屬第一人。

若是不幹曹颙之事,他樂得看熱鬧。

年羹堯三十歲升督撫,是本朝最年輕的封疆大吏,這些年政績又是有目共睹,實有囂張的本錢。

但是這份囂張的對面,站著本朝最年輕的二品侍郎,落到旁人眼中,這說什麽都有了。

固然有說年羹堯囂張無禮的,還有不少說曹颙年輕、不能服眾的。

曹颙無辜做了年羹堯“囂張”的墊腳石,心裏自然不能痛快。雖說他能安慰自己,同年羹堯交惡不是壞事,算是禍之福相依,但是卻無法抹去被掃了顏面的事實。

官場上,最不乏的就是欺軟怕硬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