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報喪(第2/3頁)

這是文太君沒了?

曹颙有些怔住,現下是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若是李煦丁憂,就算不能躲開四阿哥的清算,也能暫避鋒芒,不會成為四阿哥登基後“殺雞駭猴”的那只“雞”。

“李家的文氏老太君?我額娘入宮前,在李家還受過她的照拂。”十六阿哥見曹颙不吭聲,道:“若是沒記錯,老人家已經九十多了,也算高壽。”

曹颙醒過神來,點了點頭,隨後對曹元擺擺手,道:“先使人帶他們去見太太。”

曹元應聲下去,十六阿哥道:“孚若既然家裏有事,爺就先回去了,順道去瞧瞧十三哥。”

曹颙猶豫了一下,開口問道:“十六爺,皇上會允李織造丁憂麽?”

十六阿哥倒是沒有挑剔曹颙對堂舅生疏的稱呼,畢竟他對李家也向來不親。

“蘇州織造,雖不是什麽要緊的位置,但是李煦在蘇州任上將近二十年,向來為皇阿瑪倚重。加上如今皇阿瑪手上得用的人又少,怕是會奪情。”十六阿哥尋思一會兒,回道。

是啊,當年孫太君去世後,曹寅雖在孝中,也沒有卸任織造的官職。

有前例可循,康熙不會允李煦丁憂也不稀奇。

說到底,還是康熙年邁,疑心病越發重了,只信任自己提拔的臣子。而那些青壯官員,因早年被奪嫡風波波及,康熙實是不放心用……

……

內宅,蘭院,上房。

看著跪在地上的李語兄弟,李氏已是流下眼淚,起手扶起兩位侄孫,哽咽著道:“都是自家骨肉,趕緊起來。老太太高壽,你們也要節哀,這時候上路,還有得罪遭。”

李誠也紅了眼圈,道:“孫兒們無礙,只是不能在姑祖母跟前盡孝了。姑祖母好生保重,也省得老祖同祖父惦記。”

李氏除了為文太君的去世難過,最不放心的還是母親高太君。

早年有文太君在時,高太君留在蘇州,妯娌相依,也算不孤單;如今文太君沒了,高太君也是年將古稀,性子又不好,怨不得李氏不放心。

只是眼前這兩個侄孫都小,同他們也說不了旁的,李氏只是問問何時出京什麽的。

聽說他們兄弟明兒就上路,李氏看著單薄的李誠,倒是有些不放心,對丫鬟吩咐道:“去大奶奶院子取兩只人參,就說我要送人使。”

丫鬟應聲下去,正同曹颙在門口碰個正著,忙側到一邊,挑了簾子,屈膝請曹颙進去。

李氏正對李語叮囑道:“你是哥哥,路上多照看你兄弟些。雖說奔喪,是子孫盡孝之道,但是也不好因趕路傷身,讓老人家去得不安生,那就是不孝了。”

“是,姑祖母,孫兒記下了,定好生照看三弟。”李語躬身應了,態度甚是懇切。

見兒子進來,李氏用帕子擦了淚,道:“颙兒,大老太太沒了,你兩個侄兒明兒就要返鄉奔喪。”

李語兄弟兩個給曹颙請安,曹颙擺擺手,喚他們起了,道:“之前不是還好好的,怎麽說沒就沒了?”

這話李家兄弟方才已經對李氏講了一遍,不外是老人家外感風邪什麽的。

曹颙想了想,對李誠道:“回去見到舅老爺,代我問好。同舅老爺說,若是舅老爺丁憂,扶靈北上,早點打發人送信到京城,我這頭也好使人早預備著。”

李誠聽了,心下一動。這句話聽著像是尋常應付,又像是另有所指。難道這位表叔得了什麽消息,想要提點李家一二?

他擡起頭來,剛好同曹颙對了個正著。

曹颙說完這句,就已經後悔。

李家在蘇州,畢竟擱得遠,就算有親戚名分,四阿哥也不至於將怒火燒到曹家;若是真到了京中,或許會避免李家抄家破族的危險,但是說不定也能將曹家帶到河溝去。

自己有些太理想主義,畢竟李家犯的事兒,虧空還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做過八阿哥與十四阿哥的錢袋子,是政治立場問題,四阿哥的大忌,還是先保自家吧。

曹颙心裏想著,已經轉過視線,對李氏道:“母親也要節哀才好。老人家年過九十,生前也沒有遭罪,這是喜喪……”

李家兄弟明日出京,今日還有不少事情需要料理,所以沒有多留,隨後就告辭離去。

見母親心事重重,還專門給李誠帶了兩株人參,曹颙還以為她擔心李誠的身體,勸道:“母親不必太過憂心,李誠的病早已痊愈,只是看著還單薄罷了。”

李氏猶豫了一下,道:“颙兒,大老太太沒了,咱們家是不是也要使幾個人跟著誠哥兒他們去蘇州吊喪?”

曹颙點點頭,道:“這是自然的,就使吳盛與趙安兩個,跟著兩位表侄去蘇州吊喪……也好給外祖母請安,若是能接外祖母到家裏,也省得母親掛懷……”

這後一句話,卻是曹颙看了李氏的臉色後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