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謬誤(第2/3頁)

曹颙想起富貴之家的子弟,不知生計艱難之事,就給幾個孩子布置“作業”,讓他們將每個月的月例銀子支出記賬。

幾個小的,只覺得有趣,倒是聽命,每個人守著個小賬本,將每個月自己那二兩銀子的開銷記得清清楚楚。

沒想到,這其中做得最好的是年紀最小的天慧。

天慧早先沒有隨著眾人來昌平,被平郡王福晉接過王府。四月中旬,才送回來。

連初瑜這邊,都有些擔心,女兒這兩年,大部分時間在王府那邊,別疏遠了父母。但是想著平郡王不在京中,王府大阿哥福彭又被接到宮裏養育,曹佳氏在府中也不好過,初瑜實不好說什麽。

康熙五十六年,曹佳氏生下了平郡王府七阿哥,亦是她的第四個嫡子時,因是早產,傷了身子,太醫已經說過不能再懷孕。還好,王府已經有四個嫡子,並不為子嗣問題發愁,只是曹佳氏想再要個女兒的願望,徹底破滅。

曹颙這邊,曉得了這個緣故後,對於自己那個要強的姐姐,也是心疼不已。加上天慧對於自己姑母也依戀,所以曹颙即便舍不得女兒,也不好攔著王府來接人。

天慧因眼疾的緣故,早年不愛搭理人,眼疾好了後,也不是愛活潑的性子。在曹佳氏身邊待久了,倒是比以前活潑許多,小姑娘板起臉時,也格外有氣勢。

按照李氏的話說,天慧的做派,越來越有她姑母小時候的樣子。

見女兒這般,曹颙同初瑜兩個則是驚喜,同時也反省自己過去的教育是不是有失當之處。

因這個,曹颙還專程回城,往平郡王府見過姐姐,說的就是天慧的教養問題。

曹佳氏曉得弟弟疼愛天慧,也樂意好好傳授傳授自己教養孩子的經驗,道:“女孩兒就要嬌養,你們夫妻兩個寵是寵了,這個‘嬌’字做得卻不甚好。除了你們自己要將孩子捧為掌珠,還得讓孩子自己‘嬌貴’起來。你向來是和氣性子,弟妹又太綿了,耳濡目染的,孩子也短了氣勢。她是誰?是伯爵府的千金,皇子府的外孫女,當今天子的親曾外女。只要孩子自己有氣勢,長大了離開你們,才能自己支撐起自己個兒。要不然,養成女孩兒的柔弱性子,往後離開你們,受了欺負怎麽辦?閨女同小子不同,小子有出息沒出息,都有家族背後支撐著;閨女的話,要是自己綿了,可有受氣的時候。”

“這些話,並不是我說的,是早年老太君在世時說的。那時候你還不記事,老太君見父親、母親只是一味兒嬌慣我,就同父親、母親說了這些。我還記得清楚,若不是這些話支撐著,我也不能在府裏熬過這些年。雖說我比不得天慧出身尊貴,但是想著自己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兒,又是禦賜誥封的嫡福晉,底氣也就足了。”

說到這裏,她端起手邊茶盞,潤了潤嗓子,接著說道:“影影綽綽的,聽說大姐姐在孫家過得並不如意,上個月孫玨又納妾了。大姐姐不是沒有娘家,兄弟也多,身邊又有嫡子,換做其他人,早有鬧起來,誰會受這個氣?但是大姐姐那‘三從四德’的性子,有了委屈也不會到娘家說嘴。再看看三妹妹,早年也有波折的時候,但是現下將國公府攏在手中,不管是她們老太太跟前,還是宗親之中,誰也挑不出半個不是。”

這一番話,卻是姐姐半輩子的心得。

想著她十幾歲就進京嫁人,遠離父母親人,曹颙心裏對這個姐姐也添了心疼。說起姐姐,實際上是他從小看著長大的小姑娘,也是當成妹妹待的。

不過,聽提及孫玨,想到李鼐上個月提及的李家骨肉之事兒,曹颙又覺得心裏厭惡不已。

許是李鼐顧慮女兒婚事,不願張揚開來。至今還沒有聽說什麽動靜,看來孫、李兩家還在角力。畢竟是關系到子嗣大事兒,按照孫玨那個孤拐脾氣,沒有台階的話,怕也不會輕易罷休,還不曉得會如何。

曹颙只是使人留心李、孫兩家,但是並沒有興趣摻合進去。

想起當年在京城李宅中,孫玨醉酒後的醜態,曹颙對自己這位表哥兼堂姐夫實是敬重不起來。

他還不曉得,李鼐那邊,早已不將討回弟弟的骨肉為大事兒,而是全部心思放在查詢幾年前的舊事上。

李鼐查詢十來天,已經陷入怪圈。

因他想著是“因奸殺人”這條,所以就往這個方向查。當年,楊瑞雪在李宅那些勾當,李家老人也有人曉得一二。

這既然曉得的是一二,聽在李鼐耳中就是另一個意思。

從李鼎安排人過來“做客”,成為楊瑞雪不守本分,“勾搭”弟弟往來的同僚、親朋。

就是孫玨那邊的兩個妾,李鼐也使人查了又查。若不是曉得自己的小舅子只是個沒什麽膽子的書呆子,他連孫玨都要疑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