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人事(上)(第2/3頁)

康熙點點頭,視線從十六阿哥、曹颙等人身上掃過,問道:“爾等意下如何?”

董殿邦是內務府老人,說起來內務府眾屬官裏比他更適合的也沒有幾位,馬齊舉薦的也算是公道。

十六阿哥與觀寶、曹颙他們三個也沒有其他舉薦,都附議馬齊。

除了觀寶年過而立,曹颙與十六阿哥委實年輕了些。康熙想著十六阿哥最近正查賬查的歡實,心裏嘆了口氣,看來有個穩重之人補此缺也正好。

命董殿邦署總管內務府大臣的諭旨,當日便在邸報裏,明發天下。

曹颙想起尚在京城府裏的董素芯,頗感棘手。

回到別院時,曹颙就對父親提及董殿邦署理內務府總管之事。

曹寅點頭,道:“以他的資歷,這個內務府總管早就當得。去年若不是你升了內務府,他應該就提了。”

“別的還好說,這個董大人兒子接觸幾遭,算是通達之人。只是,咱們府裏那位小姐,何時能回董家?”曹颙問道。

曹寅同董素芯舅家尚家關系更親密,對曹寅說道:“我已托了尚家人為媒,將董姑娘說給你小五為妻,已經給你二弟去信了。”

“啊?”曹颙聽了,不免驚訝。

曹家小五今年才十五,董素芯已經二十,兩人年齡,實是差得遠了。

再說,曹頫長著娃娃臉,又因是小兒子,說話還帶著稚氣;董素芯卻是十來歲就在乾清宮當差,穩重得跟個木頭人似的。兩人湊一塊,實是不匹配。

“皇上那邊?”曹颙想起素芯還在內務府的冊子上,問道。

“皇上早就私下吩咐我,素芯是個老實穩重的姑娘,為媳為女,可自專。”曹寅瞥了一眼曹颙,道:“換做平常還好,在咱們府裏養上兩年,還能嫁到別人家去?就是你媳婦心裏不願意,畢竟是宮裏出來的人,也說不得什麽。偏生媳婦為你所累,險些送了性命。再生事端,怕是七阿哥那邊也要生怨。既不能為媳,做侄媳也好。你膝下雖有兩兒,但只有長生這點血脈。等過幾年,你到而立之年,若是媳婦再無所出,你也要想著血脈延續之事。京裏的人家,興旺發達的,多是子弟眾多的人家;血脈稀少的,經不起變故,多少家族就此隕落。”

聽曹寅教訓起這個,曹颙忙岔開話,道:“對了,父親大人,怎麽聽說赫奕還罷了尚書銜兒?”

曹寅白日已經聽說赫奕之事,現下提及,亦是頗為唏噓。赫奕不僅革了內務府總管,還有工部尚書,連之前恩詔所得蔭生,亦著革退。

丟了自己的頂戴花翎不算,連兒子的前程也一並斷送。被皇上厭棄至此,想要復職談何容易?

“赫奕雖有些求名,但是比起其他人來,操守還算好。”曹寅嘆了口氣,說道。

關於赫奕被罷職,曹颙原沒想別的。

既然有膽子模糊康熙,就要有所覺悟,也不算是冤枉。更不要說,兩人同衙為官,曹颙這邊對赫奕還沒什麽,赫奕卻總是提防得緊,好像曹颙時時刻刻都會想著設計他一把,為父報仇似的。

他也不想想,若是真如此,曹颙就不用幹別的了,整日裏盯著禦史衙門那些禦史得了。畢竟這些年,因大事小情,彈劾過他們父子的禦史也不是一個兩個。

禦史是什麽?都察院是什麽?真是監察百官,肅清吏治的?這才是空口白牙的大謊話。

都察院就是槍庫,那些自詡為“鐵骨錚錚”的禦史們,就是權貴手中的槍。目標所指,後頭都有人提線,想要自專,談何容易。

那些腐儒,鮮少有曉得百姓疾苦的,就張了一張自以為是的嘴,慣會的就是筆頭功夫與鬥口。

赫奕是從都察院出來的,酸腐與清高已經入骨,就愛個名兒,曹颙哪裏會同他計較。

就父親如此肯定赫奕,曹颙頗為意外。

當年赫奕彈劾曹寅修江寧園子時貪墨,鬧得沸沸揚揚,因這個曹寅還專程上了請罪折子。也因這個緣故,京城官場將曹寅貪墨之事說得有鼻子有眼。

曹寅進京後,同赫奕也是疏離得很,並不因兒子在內務府當差,就同赫奕親近。

曹颙不禁感嘆,對父親的毫無私心的“為國分憂”,不知該無語,還是佩服。

他心裏有些矛盾,或許是受到的教育不同,他真的無法理解三百年前士大夫的忠君愛國之心。

他也是想要為這個國家有所貢獻,卻不是為了康熙,不是為了大清朝,而且為了中國人能避開鴉片這個惡魔,不必背負“東亞病夫”的恥辱。

只是,這煙片至今尚未流傳開來,現在提這個,委實太早了些。

“父親希望兒子有何作為?”曹颙忍不住開口問道。

曹寅見兒子這般發問,不禁一怔,看了他半晌,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為父承家族余蔭,前半輩子過得太容易,養成自以為是的毛病。颙兒你強過為父許多,未來成就必定是為父仰望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