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九子粽(四)(第2/5頁)

看著離開膳還有一會兒功夫,宜妃重新梳洗,坐在梳妝台前,重新上妝。

進宮四十來年,已經年過五十,但是因保養妥當,她瞧著還像四十來許。

原還有些自得,但是想想李氏四十多歲產子,宜妃也生出幾分艷羨來。

她對著鏡子,坐了一會兒,打發個內侍去太後宮探問,瞧皇上沒有沒過去。

少一時,那內侍回來稟告,皇上至太後宮請安,還沒有出來。

“果不其然。”宜妃心裏暗道,並沒有立時起身往太後宮去。她雖自詡聰明,但是也從來不敢在康熙面前賣弄。她怕自己有失態之處,引得康熙多心,便叫人再去打探。

過了一刻鐘,才有消息回來,康熙已經從太後宮起駕,回四知書屋。

宜妃松了口氣,又隱隱地有些失望。她也幾日沒見到康熙了……

宜妃心裏揣測的沒錯,康熙確實是聽說李氏進宮,才裝作個太後請安,來與其來場“偶遇”的。

待真見了李氏那刻,康熙反而無話可說。想著曹颙數日前昏厥在四知書屋外,他的心裏終於生出幾分愧意。

李氏低著頭,哪裏會想到皇上心裏會想這麽多。

身為外命婦,在太後與後妃面前,她還敢應答兩句;見了皇上,除了跪下請安,便只有低眉順眼呆著的份。

太後見康熙來了,話裏話外同他提的也是科爾沁。除了懷念故鄉外,也是心裏有些酸澀。李氏這邊,絲毫不曉得自己的身世,不曉得她的身上也流著科爾沁的血脈。

太後這幾年身子不見好,她已經跟康熙念叨了好幾回,看如何補償補償李氏。

既不失朝廷的臉面,也不委屈了李氏,使得太後到了地下,也能跟太皇太後她們交代。

一時半會兒,哪好那麽如意。

身為包衣出身的臣子,曹寅在沒有立軍功的情況下,升到伯已經是天大的體面;曹颙年紀輕輕的,就在顯位,也不好隨意加恩。

太後活了一輩子,除了先皇在位時忍氣吞聲,當了太後之後,向來隨心。

見康熙這邊遲遲沒動靜,她便用自己的方式來厚待李氏,那就是得了機會便賞賜,各色寶石首飾、古董花瓶、名貴衣料,五花八門,都是好東西。

今日也是如此,太後已經叫人預備了好幾套頭面首飾。

等康熙起駕出去,太後就使人將個一尺來高的首飾匣子抱來,推倒李氏身邊,笑眯眯地說:“這些哀家擱著也是擱著,你拿去給媳婦與孫媳婦吧。”

她用蒙語說完,就有老嬤嬤翻成漢話,講給李氏。

宮裏的賞賜,這幾年李氏拿得有些手軟。每次再三推脫,太後這邊還是非給不可。

饒是如此,李氏也不敢生貪婪之心,忙起身辭謝。

太後卻不許她不收,又嘰裏咕嚕地說了一串。

那身邊侍立的嬤嬤聽完,笑著對李氏道:“曹夫人,太後叫您收著呢。說您不拿著,也會使人送到貴府的。是太後的一點心意,太後她老人家喜歡您的針線活呢。說了,要是您覺得這些首飾貴重,日後就多往宮裏請幾次安,多做兩套針線活,太後她老人家就歡喜了。”

話說到這個地步,李氏只好謝恩收下。

這時,外頭傳來腳步聲,就聽有內侍進來稟告,道是宜妃娘娘到了。

太後點頭叫傳,宜妃才笑著走進來,用蒙語道:“太後,膳食臣妾已經預備妥當,您看何時傳膳?”

太後笑著看了李氏一眼,吩咐宜妃傳膳……

……

曹家別院,東院,上房。

曹颙夫妻兩個已經得了消息,曉得李氏被太後留在宮裏,要晚飯後才回;曹寅那邊,也使人回來報信,因他忙著祈雨之事,不回來用飯了,叫人送食盒過去。

初瑜瞧著炕桌上擺著的米飯與黑餑餑,還有半碟子芥菜條,笑著問道:“額駙去廚房半晌,就是拾掇這些個去了?”

曹颙笑著點點頭,臉上帶了幾分得意,道:“今天晚飯,闔府上下,都會吃得香甜的。”

方才從廚房出來時,幾個廚娘還特意問道,是不是上下都要送這個窩頭與飯。

曹颙已經在廚房看過,最次的也是白米白面。難得做一回這個,自然吩咐人人送到,只當是正餐前的點心餑餑。

見丈夫帶著些許得意,說起晚飯吃食,初瑜帶了幾分不解。

曹颙已經洗了手,盤腿上炕,拿了個麥麩子面做的窩頭,看了幾眼,送到嘴邊咬了一口。

難以下咽。

說不出什麽感覺,像是木頭渣滓,又不如木頭渣滓松軟。聞著有麥子味兒,吃到嘴裏,卻是另有不同。

曹颙臉色發僵,還是咀嚼著將嘴裏那口咽下。

初瑜見丈夫神色怪異,再看看這賣相“奇特”的飯食,生出幾分好奇來,拿了一個餑餑,掰下一口,也往嘴裏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