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幕友(下)(第2/4頁)

佟家卻是占了大便宜,除了是康熙的妻族外,還是母族。加上佟家子弟,多在文官任上,並不讓皇帝覺得礙眼,反而受到的打壓最小。

繞是如此,佟家眾人也不敢再招搖,生怕步索額圖家族後塵。

趙申喬父子見佟家沒有動靜,就越發膽大,動了手腳,將佟國瓏誣了個罪名給罷免了。

換做其他地方,百姓無力,最多不過是抹抹眼淚,送把萬民傘什麽的;澤州卻是不同。

這裏不能說是富甲天下,也是中原數一數二富庶之地。豪商遍地,“非數十萬不稱富”。

這些商賈富紳,被歷任的官員盤剝的狠了,好不容易等到一個清官,怎麽能眼睜睜地看著其被罷免?

“鳴鐘鼓罷市”不說,還有不少人要進京叩閽。

事情鬧的大了,這才使得真相大白,佟國瓏也得以留任。

莊先生對曹颙提起此事時,喟嘆不已,認為是那位“智俠”幕友的手筆。

不靠佟家,單靠百姓的力量,還佟國瓏清白,看似勝了,實是敗了,佟國瓏的仕途怕是終到知州任上。

按照《大清律》,凡漢人三十以上集會者,以謀反罪論處斬。集會,聚眾,罷市,都是國法不容的。

不管是商人百姓罷市挽留也好,還是去臨汾招撫也罷,這“民心”邀的多了,使得朝廷的立場很尷尬,佟國瓏自然是犯了為官者的大忌。

“忠君愛民”、“忠君愛民”,這“忠君”要擱在“愛民”之前,這官兒才能做得長久;否則的話,對的也是錯的,錯的更是錯的,這下場也就好不了了。

這幾天,莊先生與曹寅也在為曹颙尋找名幕。

卻是時間緊迫,而京城幕僚多是紹興師爺。

他們相互勾連,牽扯太多。莊先生與曹寅的意思,為了省得日後麻煩,不請紹興師爺。這尋覓了幾天,才找了一個精通錢糧,一個專攻書啟的,刑名等其他方面的卻是空缺。

曹颙早年去外沂州任守道時,也曾用過幕僚。兩位是江寧曹家用過的故人,剩下兩位是遊學山東的舉子。

當時,有莊先生為他統籌,也不用他費心。

這次曹颙去內務府任職,莊先生卻是不宜出面的。

年齡大了,不願去衙門坐班是一回事兒;心裏有所忌諱,怕遇到故人也是原因之一。

這賓幕相處之道,莊先生不用教,也曉得曹颙頗有古人之風,向來敬重長者。其他的,莊先生卻是不厭其煩地嘮叨了幾日。

無非是衙門大了,上下是非多了,幕僚、幕友的重要性。既是依靠他們,分擔自己的差事;也要提防他們,省得被其欺瞞。

“用人不疑”這話,只能嘴上說說,心裏還當有數才是。

別的不說,這賓主想得,關系良好,卻是幕僚好心辦壞事,斷送了東翁前程的,也是有的。

他給曹颙舉的例子,就是眼前這位山西名幕蔣堅。其中也有提點曹颙之意,省得他跟佟國瓏似的,分不清“忠君”、“愛民”誰前誰後。

曹颙聽了,卻是也只能跟著喟嘆一聲了。

這是什麽世道?

貪官蠹蟲竊居高位,用心辦事的臣子,反而成了過街老鼠一般。蔣堅又有什麽錯?

保全百姓,保全了東翁的官職名聲,也保全了自己個兒的良心。

值當稱一個“俠”字,也值當稱個“智”字。

曹颙的心裏,對蔣堅這位名幕生出幾分敬意來。

這京城的師爺,曹颙也是打過交道的,卻都是長著富貴眼,慣會看人下菜碟。

“諂媚權貴,堪比孝子;欺壓庶民,勝過閻羅”,說的就是京城的師爺們。

像蔣堅這樣的,卻是鳳毛麟角。

敬意歸敬意,畢竟尋幕之事托了莊先生,曹颙這邊就不好私下做主。更不要說眼前這人,還是莊先生嘆惋過的“毀主之幕”。

曹颙同蔣堅抱拳見過,隨後對李衛道:“延請幕友之事,卻是由在下恩師在操辦,我也不好直接應了。若是蔣兄得空,改日可隨又玠兄到舍下小坐,再詳談此事。”

曹颙雖沒有直接應下,但是這話裏話外卻有成全之意。李衛也是歡喜,點頭應下。

因還惦記著府裏,曹颙同李衛說了幾句話,便同二人別過,先回府去了。

曹颙的心裏,有成全蔣堅之意,卻不是打算將他留在身邊。

京城不比地方,權利交錯,內務府又是個特殊衙門。要是蔣堅不合時宜,曹颙怎麽會願意帶著麻煩上任?

有些幕友,需要尋術業有專攻的師爺;有些例如掛號、朱墨之類的,卻是一般人都能幹的。

這自古以來,以家屬姻親為幕的,也不少。

若不是曹碩沒了,曹颙還真想給堂弟留個位置,帶進衙門好生歷練兩年,隨後補個清閑的缺,熬資歷。

卻是時過境遷,什麽都不消提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