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窘迫(第2/4頁)

朝廷三路出兵,集結西北的兵馬不過萬余,這就是為何現下只能防禦,無法追擊進攻的緣故了。

不僅兵少,而且糧草攻擊勉強。

雖然沒有斷糧,但是這邊的錢糧儲備也不寬裕。

還有一條,就是馬匹匱乏。

去歲的大雪,使得八旗馬場損失慘重,受災最厲害的地方,馬匹倒斃了十之八九。

這邊中軍帳下,雖有兩千五百騎兵,本應追擊敵蹤,但是因馬匹匱乏的緣故,至今不能成行。

兩千五百騎兵,要是出去追敵的話,雙馬加上後勤所需的,需要五千多匹馬,如今這邊卻只有兩千余匹。

太仆寺馬場那邊五月時雖是送了一群馬到歸化,但都歸到了費揚固將軍那邊。

缺乏馬匹,是西北三路兵馬都要應對的難題。

如今,從各省運米的騾馬都已經集中飼養馴化,要馴滿五十天後充當軍馬使喚,以彌補軍馬不足。

聽說,朝廷已經有旨意下來,正從太仆寺兩翼牧場調騍馬與馬駒過來。

“騍馬”是留著生息的母馬,連母馬都調出來,可見太仆寺牧場可用之馬匹已經都調幹凈了。

曹颙聞言,不由皺眉。

到底是做了兩年太仆寺長官,對於那邊的消息也頗為關注。

聽說連母馬都調出來,曹颙的心裏頗為不贊同。

因去年雪災的緣故,口外牧場牲畜都損失嚴重,其中以馬匹損耗最為嚴重。

要是想過幾年出動大軍,這母馬正應該留著繁殖才對。如今都調出來,以後大戰,就要全國收馬,到時候所費銀錢,比現下不知更要多出多少。

不知是否因為人馬匱乏,西北的形勢頗為復雜。

朝廷的本意,原是想要以八旗軍聯合喀爾喀諸王的蒙古兵與青海台吉們的兵馬一起追絞策妄阿喇布坦亂軍。

喀爾喀諸王還算是恭順,多方集結,在杭愛山下駐紮了一萬五千兵馬待命;青海諸台吉,卻有陽奉陰違之嫌。

幾位小台吉願意聽從朝廷號令,帶領本部人馬到西寧口內防禦策妄阿喇布坦,等候朝廷調令;其他三位部眾最多的台吉,卻托詞“胡必爾汗”年幼,未出疹痘,今年不宜出行,不尊朝廷調令。

這個“胡必爾汗”,是青海諸台吉尋到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轉世靈童”。

拉藏汗以“護教”名義入藏,又向朝廷請旨廢掉倉央嘉措,另立了一個六世達賴。

雖說朝廷為了邊疆安定,順了拉藏汗的請求,承認了新達賴的身份。

但是青海與西藏的其他僧侶貴族,卻不承認拉藏汗立的這個新活佛。自打康熙四十六年,倉央嘉措在青海湖“圓寂”後,就開始有僧侶聯合起來,尋找他的轉世靈童。

倉央嘉措是位才華橫溢的活佛,留下了大量的詩作。這些僧侶從他的詩裏,尋找其“轉世”的線索,結果發現一首詩。

“雲間白色的仙鶴啊,請把翅膀借給我,我不會往很遠的地方飛,到理塘轉轉我就會回來……”

根據這個暗示,他們就在理塘地區尋了個小靈童,請求朝廷冊封正名。

朝廷既是已經冊封了拉藏汗扶持的新達賴,怎麽會自打耳光,再冊封一位達賴出來?所以就冊封了小靈童其他的封號,將其留在青海。

“胡必爾”是蒙語“轉世者”、“化身”的意思,胡必爾汗是青海貴族與僧侶對小靈童的尊稱。

雖說朝廷還不承認小靈童才是真是的達賴喇嘛,但是在他們心中,卻是將小靈童當成了政教領袖。

策妄阿喇布坦也是高舉著“護教”的名義,朝廷這邊自然要防備他從青海入藏,利用小靈童蠱惑藏人。因此,朝廷下了旨意,由禦前侍衛親赴青海傳旨,要求青海諸台吉將小靈童送到西寧軍中。

沒想到,這幾位青海台吉卻是如此推諉不前。

如此一來,朝廷想要三路包抄策妄阿喇布坦的計策就泡湯了,而且還要抽出兵力到青海,震懾那些首尾兩端的台吉,防止他們裏應外合,勾結策妄阿喇布坦。

曹颙通過各種渠道,曉得了西北的實情後,卻是無語。

不是策妄阿喇布坦給了朝廷台階,行了緩兵之計什麽的,而且(是)朝廷這邊沒有錢糧、沒有人馬,只是擺出了姿態,卻是遲遲無法開戰。

軍情已經是這般不樂觀,西北的民生也是令人擔憂。

入夏以來大旱,已經有十多個縣糧食絕收,其他的地方,有些收成,卻還不到熟年的半數。

別說是軍糧,就是賑濟糧,也當多往這邊運些,否則要是民生不穩,那西北就危險了。

有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不止適用於個人,也適用於一個國家。

雖是沒有見過策妄阿喇布坦,但是曹颙對其卻是沒有半分好感。

西藏、新疆是中原屏障,不容有失,策妄阿喇布坦身上雖背著抗擊鄂羅斯的光環,但是也有同鄂羅斯不清不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