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血親(下)(第3/4頁)

宜妃已經是聽得目瞪口呆,端嬪卻仍是喋喋不休,道:“愛新覺羅家出情種,先頭的老老皇爺與老皇爺,都是如此。皇上也不外如是,可憐皇後卻是背負了虛名,倒是相敬如賓,實不像是夫妻。”

宜妃聽著,卻是有些不信了,道:“怎麽會如此?要不是夫妻情深,皇上也不會偏疼二阿哥,早早地立了太子不說,還親自教導,這又怎麽話說……”

“這卻是不曉得了,有說是皇上想要親征,所以立下儲君以防萬一;還有說太皇太後主張要回駐滿洲,留下太子這邊監國;還有說是皇上對皇後之死心存愧疚就是那位蒙古貴女,聽說拒絕做宮妃後,被太皇太後收為養女,這名分卻是高了皇上一輩了……皇上卻也是不顧及這個,到底最後追封了一個妃號……”端嬪大著舌頭說道。

直到聽到這一句,宜妃才算是同那句“五姑母”對上。

太皇太後生了三位公主,受了個南蠻子義女孔四貞,再加上這位蒙古貴女,可不正是行五?

宜妃心中暗喜,卻也是疑惑不解。

即便早年顧忌皇後,但是皇後薨了多年,要是李氏真是皇家血脈,兩宮太後與皇上怎麽能容熱她流落民間?

端嬪接下嘟噥出來的一句話,卻是使得她險些魂飛魄散:“這話一天一個樣,誰又說得清呢?上面要禁,哪裏禁得住?尤其是後來的大動幹戈,弄得人心惶惶,更是出來不少謠言……那話傳的可邪乎了,那位貴女是孝獻皇後薨後進宮的,有說是要做老皇爺妃子的,也有說是老皇爺因孝獻皇後思子哀逝,不忍心再看著母女相離,才將那位送到太皇太後身旁的。照這個說法,那豈是蒙古貴女,那就是正經的天家的金枝玉葉……”

宜妃只覺得眼前發黑,想起方才康熙那冷冽的目光,不由地身子發抖。

端嬪醉倒在桌子上,已經是鼾聲漸起……

少一時,端嬪已經被宮人送回去安置。

宜妃坐了許久,方使喚了心腹內侍,道:“端主兒上了年歲,身子不見好啊,怕是要老了。等過些日子,本宮隨皇上避暑,你就留下園子這頭,照看照看……”

……

王嬪住處,在康熙進來的那刻,李氏與初瑜等人已經跪下恭迎。

康熙看了眼王嬪,見她臉上並無異樣,點了點頭,道:“朕不過是來看看,話幾句家常,都平身吧……”

他落座,又指了指旁邊的椅子,叫王嬪與李氏也坐。

李氏並不是第一次陛見,早年康熙數次南巡,都是以江寧織造府為行宮,還曾多次親自到曹家內宅,探看曹孫氏老太君。

對於李氏,康熙態度也向來溫煦,問起老太君起居與孩子們課業。

繞是如此,李氏也不好托大,連聲堅辭。

還是王嬪托了她的胳膊,拉她坐了,笑著說道:“曉得表姐您是懂禮的,不過如今是重身子,又是皇上體恤,坐下又何妨?”

說到這裏,王嬪看向康熙,笑著說:“皇上,還有個好消息要告知您呢,十六媳婦又有了,阿彌陀佛,求著佛祖保佑,這次給皇上添個大胖孫子。”

康熙聞言,臉上露出慈愛來,點了點頭,道:“確是好消息,傳朕的話,叫內務府那邊將年前黑龍江進的老參挑幾斤送到阿哥所那邊……”說到這裏,又看了坐在王嬪下首的李氏一眼,道:“再預備一份,送到曹寅府上。”

少不得大家夥再次謝恩,康熙看著眼前諸位雖是守著規矩,但是待自己恭敬有余,親熱不足,到底心中有些淒涼。

他擡起頭,看著初瑜道:“曹颙那小子在家裏如何?瞧著他在外頭規規矩矩的,裝得甚是老實,在家裏有沒有胡鬧?”

這話聽著像是責備,又像是寵溺,初瑜安下心來,稍加權衡後,小聲說道:“皇瑪法,額駙心地仁善,在家中帶下人也甚是寬厚。別的還好,只是提及公公婆婆時,盼著二老能健康百歲,使得我們做兒女的能多盡孝心。說到皇瑪法的時候,他心裏卻是愧疚,生怕有做不到位的地方,辜負皇瑪法的器重。使得皇瑪法失望。”

初瑜倒是沒有說謊,曹颙卻是在妻子面前嘮叨過類似的話,但是卻不是這樣說法。

曹颙是戲稱,自己個兒如今是老黃牛,要是自己個兒做不好差事,惹惱了皇上,被革了頂戴,那全家就回南邊種田去,做個大地主、富家翁。

他還問初瑜,樂意不樂意做個地主婆,腦袋上裹個摸額,房前屋後的哄幾個小孫子。

這其中,卻是對京城人事的厭倦與對逍遙自在的惦記。

初瑜自然是不好實話實說,就換了婉轉說辭。

康熙聽著前面,心裏還有些發酸,覺得女生外向這句話果然,聽孫女將曹颙贊的。

不過,聽到最後,他卻是心裏熨帖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