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異相(第2/3頁)

曹颙不是多話之人,直接停了幾個人的差事,而後保舉了幾個品行端正之人升補了那幾個缺。

眾人這才曉得曹颙是動真格的,曹颙之前的行事手段也被打探地清楚。

在地方上的不算,單說在京城,做侍衛時,曹颙敢跟上三旗權貴子弟打架鬥狠的;任司官時,協助雍親王在京城防時疫,敢帶人圍了阿哥府。

最後,大家不得不承認,他們這位主官只是看著和氣罷了,實不好招惹。

眾人小心應承差事,除了怕曹颙酸臉外,也存了點兒上進的念頭。曹颙在戶部的屬下,都是經他保舉升上去的;太仆寺這邊,新升補的這幾個,就是使人眼紅的先例。

如此一來,大家倒是兢兢業業的,一改舊日風氣。

這太仆寺的差事本就輕閑,將手續繁雜、辦事拖沓這些毛病修正後尤為明顯。

不少官員,都學著曹颙,上午進了衙門,便將手上差事盡數了結。

而後端著茶壺,溜達溜達,說說閑話,翻翻閑書,倒是比過去輕松自在。

如今,曹颙是為了被罷官做準備,想要為後人留下點有用的東西。其他人,手上也沒有那麽多差事。

不到半天功夫,便有人坐不住,私下裏請唐執玉向曹颙探探底兒,瞧瞧大人到底要忙什麽,對他們這些下屬的要求又是什麽。

不管什麽,盡管吩咐,有個活盯著,總比大家裝模作樣熬功夫省心。

唐執玉心裏也甚是好奇,曹颙的認真模樣,可是前所未有的。因此,這位耿直君子便到了曹颙跟前,恭聲請問了。

曹颙正在為“圈養舍飼”這一條為難,這本是後世為了保護環境提出的。除了母馬,要是其他的馬群也能漸漸地推行這個的話,不知行不行?

他有的,不過是理論,閱歷與認知還多有不足。

見唐執玉相問,曹颙心下一動,讓他轉告眾屬官,要大家自己比照著這兩年的差事,總結自己在各自本職差事的成就,有什麽肯定之處,不足之處,有何提議,等等。

儒家教育下,仕人性子都是含蓄的、清高的,想要他們承認自己的不足,難,想要他們誇自己個兒兩句,也難。

到時,怕是花團錦簇一段文字下來,肯定與不足都瞧不出來。曹颙想到這個,便叮囑一句,文字要精簡幹練。

直至此時,曹颙方時醒悟過來。

他不只是個體的太仆寺卿,還是這衙門中的一份子。因為有眾人各司其職,才有他這兩年的輕閑自在。

就算他想要在被降職或者罷免前,做些有益於衙門之事兒,也不該忽略了上下是一體。

聽了唐執玉的傳話,眾人皆是面面相覷,卻是想什麽的,都有了。

不少人都心潮澎湃,尋思是不是衙門裏要有變動,每個人便用心許多。

衙門裏,除了王景曾名義上同曹颙平級,不需寫這個“總結”外,其他人都寫了,伊都立也在其中。

雖不曉得曹颙如此這般目的為何,但伊都立與其共事兩年,曉得他待公務上甚是嚴謹,不會兒戲視之。

兩三日的功夫,眾人的“總結”都遞上了。

曹颙仔細翻看,有的人妙筆生花,將自己的成績贊了又贊;有的人三言兩語,點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後邊則是各種各樣的提議。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曹颙心裏不由地生出自責與悔意。

要是兩年前想起讓大家寫這個,在他的職責範圍內,他會支持這其中一些好的建議,使得眾人能達成心願。

如今,時不待我,卻是不得不讓人遺憾。

感慨一番後,曹颙再次提筆,根據眾人的小結,比照衙門裏現有的章程,進行添減,好使得後來人能有章可循,少走彎路。

對於那些肯定其自身成就的屬官,曹颙則是核對這兩年衙門裏的相關紀錄,情實的,挑了卓異的幾個,以長官的名義寫了薦書。

就算他被降職或者罷官,也不過是為了替朝廷承擔責任罷了。

曹家在,他和碩額駙的身份未變,“勢”便沒有消,這舉薦的分量,吏部那些老油子就要掂量掂量。

對於那些能明確指出自身缺點不足的屬官,曹颙是打心裏敬佩他們不為自己的庸碌辯白與掩飾的勇氣。

能夠自省其身,不自以為是,也是一種德行,一種值得敬重的德行。

曹颙提起筆來,寫在後邊的,或是贊賞肯定之語,或是撥雲見日解惑之言。

將這些屬官的文書都處理完,已經是萬壽節後,曹颙將文書發還給諸位,就沒了下文。

伊都立按捺不住,旁敲側擊了數次,曹颙只是笑而不答。

不過是盡了太仆寺長官的職責罷了,曹颙的心裏甚是輕松。

他就是這樣性子的人,面上雖是大大咧咧,心裏卻希望自己能做的好些。不求別人交口稱贊,只求問心無愧,使人挑不出錯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