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如意(上)(第2/3頁)

李氏吩咐丫鬟端來熱水,親自投了毛巾,侍候曹寅凈面。

聽到曹寅話中的不舍之意,李氏也道:“是啊,這兩天妾身也是各個院子的轉悠。住了半輩子,原還不覺得什麽,這將要走了,倒是有幾分舍不得。幸好京裏有兒子媳婦他們,一半的牽掛,不舍之心也淡了幾分。要不然的話,還不知該多難受。”

曹寅把天佑放下,接過毛巾,擦了臉,道:“樹挪死,人挪活,早些年颙兒便勸了我多遭,起先還沒放在心上。如今不舍歸不舍,心裏卻是松快多了。往後啊,到了京城,我帶你出去轉轉。你自幼在南邊,每次進京也是匆匆忙忙。說句實在話,除了冬天天氣冷些,春天風大些,北邊的日子過起來,也有幾分意思。什麽廟會、香會,都是江寧沒有的。到時讓媳婦陪著你,去湊湊熱鬧。”

李氏聽了曹寅這話,臉上添了幾分笑模樣,道:“瞧老爺說的,誰家老婆婆整日帶著媳婦溜達的?只要能守著兒子媳婦,能看著孫子孫女,妾身便別無他求了!”

曹寅放下毛巾,點了點頭,道:“兩個大侄子眼看就要成家,等到什麽時候,兩個小的也娶親生子,二弟那邊我也算是能交代了。往後啊,什麽也不圖,就圖兒孫平安……”

……

京城,曹家東府,內院正房。

明兒十四,就是往富察家下定的日子,所以晚飯後曹颙同初瑜都到這邊來。曹頌、曹碩、曹項他們兄弟也在座。

“鵝籠”、“酒海”、“魚池”什麽的都已經預備好,只有如意匣這塊兒,兆佳氏還沒有拿定主意。

往富察家的下定日子是明日,往侍郎府下定的日子是本月二十四。各色聘禮,都是一式雙份,倒是也省心。

除了“鵝籠”、“酒海”這些需要現預備的不算,其他的如“綢緞尺頭”、“金銀首飾”,還有合歡被、褥的裏、面以及裏面裝的棉花,都是兆佳氏多年前就預備齊的。

早在曹頌十來歲時,她跟曹荃兩個便念叨著什麽時候能娶媳婦。等到家裏有什麽好的綢緞料子,都特意留著,尋思給兒子下聘用。

這十來年過去了,終於熬到兒子娶媳婦的時候。兆佳氏的心裏,也是酸甜苦辣,什麽滋味兒都全了。

如意匣,是聘禮中的重要物什。

除了《通書龍鳳貼》同《過禮大貼》這兩樣,第一擡聘禮上放得就是如意匣。

旗人下大定,最重視的就是這“如意匣”了。如意象征著吉祥如意,所以是聘禮上必不可缺的。

根據家境不同,用的如意也不同。就算是尋常百姓之家,也要用岫巖石、錦川石的如意,以全禮數。

權貴之家,多用全玉的如意;次等的,用三鑲點翠或瑪瑙、珊瑚鑲嵌的如意。

如今,兆佳氏眼前,就擺放著兩柄如意。雖說都是全玉的,但是一個是白玉如意,一個卻是青玉如意。

一個名貴,一個通透,看著都不錯,但是身價卻相差了數倍。

曹頌是嫡長子,按理來說,自是可著這一房媳婦撿好的來。只是靜惠是那個身世,次子這邊聘的又是自己的親侄女,兆佳氏心中委實有些猶豫。

兩個如意匣擺在一邊,兆佳氏摸了摸這邊的如意,又看看那邊的,就有些拿不定主意。

曹項已經入學,如今在國子監讀書;曹碩這邊,曹颙也尋了人在八旗學堂那邊說了,明年正月便能入學。

兄弟幾個,坐在椅子上,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

男人家粗心,就是曹颙自己個兒,見兆佳氏坐在炕上挑如意,也沒多想。因為那兩柄如意表面上看著,都是精致的物件,瞧不出太大區別來。

初瑜坐在炕桌另一邊,卻是能瞧出不同來。那柄白玉如意的尾部,有內務府的標識,這是禦賜之物。用這個做聘禮,不僅名貴,還體面。

不患寡而患不均,要是給長媳,自是無話說。

畢竟對於一個過日子人家來說,長媳就是未來的女主人,自然聘禮要從重。

要是兆佳氏將其中的白玉如意給了侍郎府下聘,心中的偏頗之意則一覽無余。那樣的話,靜惠進門後的日子怕是不好過。

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曹頌同曹碩兄弟兩個都是兆佳氏嫡出,但是兩個媳婦,一個是她自己挑的,一個是被蒙騙著定下的,心中有所偏頗也不奇怪。

兆佳氏的選擇卻讓初瑜有些意外,她仔細地摸索了那兩柄如意,將其中白玉如意裝了如意匣,另外一柄用絨布包好,放回原來的匣子裏,喊了綠菊捧下去。

看來,就算是心中不喜,也曉得給長媳留些臉面。

初瑜心裏不禁暗嘆,曹頌這場折騰也不曉得是好是歹。

現下看來,兆佳氏的性子倒是柔和多了,這樣下去,往後婆媳相處也能安生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