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科舉(中)(第2/3頁)

馬車前掛著燈籠領路,一行人往崇文門去了。

曹家到貢院的距離卻不近,還好因天還沒亮,路上沒人,這馬車也能跑起來。偶爾在路過遇到車馬,也都是往貢院方向去的。

距離貢院還有半條街時,這邊已經是燈火通明,到處是人頭湧動,馬車已經無法趕上前去。

曹颙同弟弟們都下了馬車,留了兩個人在這邊看馬車,其他人提了東西跟著往裏走。

到處都是送士子下場的親朋好友,耳邊傳來的都是些“榜上有名”的吉祥話。

雖說都是鄉試,但是順天府鄉試因監生可以不限籍貫參加,所以人數足有一兩千人。這些人中,卻只能取百余名,說起來想要榜上有名實不容易。

待了貢院前,這邊點了無數的火把同燈籠,亮堂堂的。在燈光映照下,就見高高聳立的貢院大門正中上,懸著墨字匾,上面書著“貢院”二字。

在大門東西兩側,各修建一面牌坊,東邊的牌坊上書著“明經取士”,西邊的牌坊上書著“為國求賢”。

大門外為東、西轅門,送士子的親朋只能到轅門外。轅門內,有兵丁把手,士子們提著籃子排隊,要依次檢查,才能下場。

曹颙他們來得不算晚,卻也不算早,已經有士子進轅門了。

曹颙想起一件科舉舊聞來,道是前朝有個才子,因書童誤將一本書籍裝進籃子中,在檢查時被認定為作弊,禁了三場,十余年來才允再考。因此,他也不由婆媽起來,對曹碩同曹項道:“先別著急進去,將籃子裏的東西再仔細檢查了。帶著筆跡的紙,一張也別混進去,這可不是鬧著完的。”

曹碩同曹項兄弟兩個,到了這貢院跟前,都是屏氣凝神,臉上帶著幾分肅穆。

聽了曹颙的話,兄弟兩個從書童手中接過竹籃,將筆墨紙硯這些東西挨個看了。

這時,就見轅門裏有人披頭散發地呼喊道:“冤枉!”

聲音分外淒慘,旁邊幾個檢查的官爺卻是如狼似虎的模樣,將那人拉到一邊。

曹颙他們幾個還詫異著,就聽有人低聲道:“發辮裏塞了小抄進去,這不是傻子是什麽?”

曹碩同曹項兄弟兩個唬得臉都白了,曹碩轉過頭,低聲問道:“大哥,辮子用檢查麽?”

曹颙哭笑不得,道:“你們慌什麽?做不作弊的,自己個兒心裏還沒有數?我叫檢查攜帶的物事兒,也是怕因粗心帶了書或者寫字兒的紙。”說著,他又將兄弟兩個打量了,單衣、單鞋的,應該挑不出什麽問題來。

看時辰差不多,曹颙從懷裏摸出幾個鼻煙壺來,看著花色不同,一人給了兩個,道:“玻璃的裝得是薄荷油,玉的裝的是鼻煙。薄荷油往水裏道些,剩下的同鼻煙倒到衣襟上,要是答題時,覺得腦子沉了,就拿衣襟用用。雖說揮發的快,說不得也能管些用。”

曹碩同曹項雙手接過,按照曹颙所說,擰開鼻煙壺,往水壺裏灑了幾滴薄荷,剩下的倒到衣襟上。

一時之間,薄荷的味道揮散開了,也使得人頭腦清明幾分。

曹碩同曹項自己提了竹籃,跟兩位兄長別過,往轅門去了。

曹頌見了曹颙的細心,生出幾分愧疚來,道:“都勞煩哥哥了,我都不省得還要預備這個。”

曹颙笑道:“許是我多余,這個事夏天用的東西。如今已經過了中秋,秋高氣爽的,未必用得上這個。不過是有備無患罷了,兩個小的就算是心裏緊張,拿這個東西嗅一嗅說不定也安穩了。”

曹碩同曹項之前排了不少士子,兩人排著隊尾,還要等一會兒才能到檢查處。

曹颙同曹頌便沒有走,而是等著轅門外,尋思等他們下場再說。這時,就聽身後有人道:“表弟?”

曹颙因看著前面,剛開始還沒在意。直到後邊有人喊了一聲,他才覺得聲音有些耳熟,回頭一看,正是傅鼐的長子昌齡。

昌齡穿著半新不舊的單衣,帶著兩個提著竹籃的長隨,正是應試舉子的裝扮。

曹颙帶著幾分詫異,道:“表哥也來應試?”

昌齡笑著點點頭,道:“吃了幾年兵飯,對武職卻是有些膩歪了,想尋個正牌子出身。”

富察家是滿洲大刑,傅鼐如今也做了正二品的副都統,昌齡自己也做了正五品的武職,如今卻是重新參加鄉試。這番魄力,使得曹颙也生出幾分敬佩來。

昌齡看了看曹颙旁邊的曹頌,道:“表弟是送兄弟來應試?不是聽說這些日子正補差事麽,怎麽又走科舉了?”

曹颙指了指排在隊伍的曹碩同曹項道:“是我家老三同老四兩個,他們今年第一次下場了!”

昌齡曉得曹颙有幾個堂弟,但是除了眼前這個到了弱冠年紀,其他的不過十幾歲的少年。聽說是那兩個小的應試,他倒是有些意外,道:“是他們兩個,年紀甚輕啊,這個歲數的學子多在學堂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