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禦狀(下)(第2/3頁)

覺羅氏老了,她的兒子記恨她,欲置其於死地;自己也老了,阿哥們有幾個沒有私心的,怕是早有人起了那個心思……

想到這些,康熙再也忍不住,走到禦案前,提筆擬了旨意,摔到隆科多面前道:“傳朕旨意,立時緝噶禮等人,三司……”

他原想說三司會審,話到一半又改口道:“命刑部速審,朕離京前定要知曉其中詳情!”

刑部的主事阿哥是八阿哥,噶禮在江南時曾依附於八阿哥。對於昔日黨羽,老八會如何做?

隆科多忙雙手撿起聖旨,捧著,口中道:“嗻!”

康熙只覺得心煩氣躁,擺擺手,道:“跪安吧!”

隆科多應了,退到門口。

康熙想起曹颙,想要開口喚住隆科多,讓他告誡曹颙少管閑事,但是想起曹颙向來婦人之仁的份兒上,還是沒有多說。

待隆科多退下,康熙頹然地坐在椅子上,揉了揉額頭。最近一段日子,他好像越來越優柔寡斷,自己真的老了……

……

崇文門內,步軍都統衙門,三堂。

覺羅氏坐在椅子上,喝了一碗參湯,稍稍緩和精神。

按照規矩,這叩閽之人,無責也要杖一百。只是因她年歲大了,又是苦主,隆科多也不是刻板之人,便請她到三堂先坐。

是要羈押都統衙門,還是要移交刑部或者大理寺,都要等聖命。

老人家坐直了身子,對曹颙道:“老身已累大人耽擱許久,曹大人還是請先回。這涉及我董鄂家事,要是使得曹大人受了非議,老身越發無地自容。”

覺羅氏七十多歲,獨身一人,來這邊告兒孫,處境實在淒慘。不過,因訴狀已經由隆科多親自承到禦前,這案子肯定是要安排衙門審理。

就算是誥命,是苦主,老夫人還是要先收監。曹颙就算想幫忙,也不過是內外打點到了,讓覺羅氏過得舒坦些。

董鄂靜惠被送到曹府,府裏卻是懷孕的懷孕,病著的病著,曹颙還真有些不放心。

曹颙算了算時間,隆科多未正一刻(下午兩點一十五)出的衙門,往暢春園去。就算是快馬加鞭,來回也要兩三個時辰,能在關城門前趕回來,就算不錯。

雖然覺羅氏說請曹颙先回,但是聖旨未下之前,曹颙實是不忍心就撂手走開。他出去尋曹方,道:“這邊怕是暫時離不開,打發人往衙門同府裏說一聲,再打發人往海澱園子,叫小二回城!”

曹方應了,曹颙又想起銀錢之事,道:“對了,再從府裏賬上多取些銀錢來,怕是稍後要打點!”

曹方下去安排人不提,曹颙本人卻是長嘆了口氣。

董鄂家發生這樣的變故,覺羅氏是難過,但是靜惠的處境越發不堪。小二到底是癡心一片,還是一時熱絡,這個誰都保證不了。

就算小二卻是癡心,但是兆佳氏那邊,實是令人頭疼。

……

西城,曹府,梧桐苑。

都說家醜不可外揚,但是因祖母去告狀,事情本已是瞞不過的,也因對初瑜親近,所以靜惠三言兩語交代了家變之事。

初瑜聽聞竟有這般大逆不道之事,也駭得睜大了眼睛。

靜惠說完,想著祖母同自己已是無家之人,自個兒又這般身世淒楚,眼淚流個不停。

初瑜坐在炕上,拉著靜惠的手,實不知該如何安慰,便也陪著掉眼淚。

靜惠雖說不放心老祖母,滿心焦慮,但是見初瑜挺著大肚子甚是吃力的模樣,也不敢太過哀切,怕引得初瑜跟著著急。

因此,她便擦了淚,道:“都是妹妹不好,這些事本不應當與表嫂說,累得表嫂跟著掛心。”

初瑜也曉得流淚無用,跟著擦了淚,道:“好妹妹,有你表哥跟在老夫人身邊周旋,指定安排得穩妥,你也別兀自著急,傷了心神,反而讓老夫人難過。”

靜惠聞言,卻是羞愧難當,喃喃道:“表嫂,妹妹身受表哥表嫂大恩,尚未回報,如今卻是又勞煩表哥表嫂!”

初瑜拍了拍她的手,道:“說這些外道話兒做什麽?當初在沂州住著,我是真當你是妹妹待的。雖說到京裏,見過次數少,但是心裏也惦著你。”

聽了這話,靜惠想起那兩籠鳥來,其中的一對鸚鵡已經吃了蘑菇毒死了。

“表嫂,那鳥……那鳥……實對不住表嫂的好意……”靜惠小聲道。

初瑜一時沒反應過來,隨即才曉得她說得是那對鸚鵡,便搖了搖頭,道:“快別這麽說,這事兒要是論起來,這兩籠子鳥倒是立了大功勞。若是沒有這鳥掛在廊下,那貓跑到旮旯裏咽氣,誰還看得到?那對試食兒的鸚鵡也不枉了,也算是有救主之功。”

話說出口,初瑜想起癡心的曹頌來。

這兩籠子鳥才送去沒幾日,就把靜惠引到這邊府裏了,卻說不好到底是福是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