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點心(第2/3頁)

曹颙見他能將眾人都想到了,心裏也很高興。只是韓江氏在,也不好太冷落,他便點點頭道:“既是如此,二弟與三弟便先去送點心,我同你們嫂子陪客人說會兒話兒!”

曹頌與曹碩躬身應了,又側身跟客人韓江氏別過,才退了出去。

小哥倆兒剛走到門口,便聽曹颙道:“慢著!”

曹頌與曹碩回過頭來,曹颙的臉上比方才還歡喜,對曹頌招招手道:“二弟過來,將那大八件與細八件點心各拿一包給我!”

曹頌不曉得哥哥為何在客人面前如此,口中不禁嘀咕道:“哥哥這是餓了?”腳下卻沒耽擱,快步到曹颙面前,挑了兩包點心出來。

大八件的八樣餑餑是:福、壽、祿、喜、卷酥、棗花、核桃酥、八拉餅。細八件的八樣餑餑是:杏仁餅、白皮餅、狀元餅、大師餅、雞油餅、囊餅、蛋黃酥與硬皮桃。不管是大八件,還是細八件,都是一套一斤。

曹颙仔細看了,見曹頌還在邊上立著,擺了擺手,道:“去吧去吧,這兩包點心先留在這邊兒!”

曹頌有些摸不著頭腦,但是不好違哥哥的意,便稀裏糊塗地走了。

曹颙卻是眼睛一亮,對初瑜與韓江氏道:“我曉得該做什麽買賣麽!京裏的點心鋪子雖然多,但是翻來覆去賣的都是這幾樣。說起點心來,還是南面兒的點心細致,蘇州的點心師傅是出了名的。南味兒點心偏甜,未必合京裏人的口味,所以京裏賣南味兒點心的鋪面反而不如這京味兒點心的鋪面多。不過說起來,在京裏做官的,十人裏八個是南面的人,這點心倒是不愁賣去!”

其實,他是想起稻香村來了。上輩子,他的父母可是就好這一口兒的,對稻香村的烏麻餅與牛舌餅都很偏愛。

稻香村的點心就是蘇式為主,廣式為輔,因其點心花樣多,口味多,不管老人還是孩子都喜歡他們家的點心。

這要是比較起來,可是比現在京城買的這些點心精細多了。

江家在江寧,也是數一數二的富戶,韓江氏打小便沒缺過銀子。其揚州母族那邊,又是富甲一方的大鹽商。

這點心鋪子,卻實算不得什麽上台面的生意。因此,韓江氏聽了,神色有些僵。她實是想不明白,當初上百萬兩銀錢拍賣養珠方子的曹颙,怎麽會在乎這些蠅頭小利。

曹颙心裏想得,卻是個長久的營生。他用手指敲了敲椅子把手,道:“要講究味道正宗,這工人可以雇京裏的,大師傅與前堂夥計卻是要從南面找。你也別著急,我寫信給南面去,打發那邊的管事直接去蘇州尋幾個好的點心師傅。廣州那邊,有魏信在,也寫信同他說一聲。那邊有傳教士,要是能尋個洋味兒點心師傅,那就更妥當了!”

韓江氏微微皺眉,道:“曹爺,這種鋪面,店小利薄,經營何益?”

曹颙見她看不上這個,道:“京城這種走親訪友用餑餑,平素大人小孩零嘴是餑餑,趕上紅白喜事,需要的還是餑餑。除了這個不說,應季的元宵、粽子、月餅、重陽糕等等,要是做出名頭來。四九城五、六家鋪子是少說。吃穿用度、吃穿用度,京裏人講究吃穿,這點心鋪子做好了,一個字號闖出來,那可就是金字招牌!”

韓江氏猶豫了下,道:“委實利薄了些!”

曹颙見她如此好高騖遠,正色道:“韓夫人,雖然看在程先生與令姐情分上,曹某願意幫襯一二。只是曹某本身就是懶散性子,不願意多招惹是非。對於韓夫人屬意的錢莊生意,請夫人好好思量下其中難處。京城同江寧不同,都是旗人權貴,隨便拉個人,就是帶著爵,有著官身的。要是夫人執意要做錢莊生意,那曹某只能是說聲抱歉了!”

初瑜本對韓江氏還頗有好感,但是見她這般固執,對於曹颙的好意也不領情,心裏也有些惱。

韓江氏見曹颙已是這般說,再說下去也是無趣,便道:“這畢竟是要關系到日後經營的大事,請曹爺容小婦人思量幾日!”

曹颙想了想,道:“韓夫人,這京城裏買賣人家的典故,也傳出不少來。你回到你舅舅家去,尋幾個京裏的老人兒,仔細打探打探,便曉得這京城的水深水淺了!”

韓江氏曉得他不會莫名其妙地說這些話,起身道:“曹爺的話,小婦人省得了。既是如此,今日小婦人便回去,這裏謝過曹爺與夫人為小婦人安身之事費心!”

曹颙與初瑜也打座位上起身,同韓江氏別過。

初瑜身子不變,曹颙單獨送出府又顯得太鄭重,便喚了管家來,將韓江氏的馬車趕進院子,送她離去。

待韓江氏走了,曹颙使勁扥扥腳,嘆了口氣道:“這樣好強做什麽?賺出個金山來,也不過是吃一碗飯,睡一間屋子!還不若早日尋人嫁了,倒叫人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