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喜慶(第2/3頁)

九阿哥滿臉陰郁,道:“四阿哥那邊暫且不論,三阿哥那邊有什麽動靜沒有?”

那人回道:“先前每旬三爺府上都有翰林院的往來宴飲,這些日子因是老太妃孝期,三爺那邊閉門謝客。”

九阿哥冷哼一聲,又道:“宮裏頭呢,消息可都歸攏了?十四阿哥那邊,可安插過去人了?”

那人回道:“為了給老太妃祈冥福,宮裏這些日子要往外放人,奴才已經使人安排了,這幾日便應能過去!”

九阿哥聽完,擺擺手打發那人下去。

待那人出去,坐在旁邊始終沒應聲的八阿哥才開口問道:“九弟,老十四那邊……莫非你是疑他不成?”

九阿哥點點頭,對八阿哥道:“八哥,您可不能太實心眼。如今後宮中,貴妃不理事兒,四妃中隱隱以德妃為首,十四弟若是生出些花花腸子也不意外。再說,他看著莽是莽,這些年何曾吃過虧?雖說那年為了替八哥求情挨了鞭子,在皇阿瑪心中,只會覺得他仁義。要說莽,老十三那樣的才是莽呢,老十四……嘿嘿,這兩年私下他也沒消停,咱們委實小瞧了這個弟弟了!”

十四阿哥這幾年在兵部當差,雖然使得八阿哥的勢力涉足兵部。但是仔細想想,那裏面卻是油潑不進,多是老十四自己的勢力。

八阿哥想到這些,心裏也緊了緊。十四阿哥同他比起來,實在是更得聖心。生母位份高不說,十四阿哥的妻妾子女也比八阿哥多。

對於十四阿哥的這些話,九阿哥原本也說過,每次八阿哥還要出言為十四阿哥辯白兩句。

這兩年,隨著十四阿哥年歲漸長,出宮的次數反而不如先前多。除了在部裏當差,他多留在宮裏,同幾個年幼的皇子阿哥也很是親近。

八阿哥曉得九阿哥是為李鼎之事著惱,思量了一回,皺眉說道:“就算老十四有了私心,也不會拿李家做法吧?現下他羽翼未滿,一時半晌的也不會同咱們決絕,何苦這般生事?”

九阿哥略做思索,問道:“八哥,您說會不會是因曹家的緣故?曹颙去年幫了完顏家的那小子,抹了十四弟的顏面,這以後他心裏就瞧著曹颙有些不順眼。李家那邊,已經使人打探得差不多,就是個私窯子罷了。內務府與侍衛處,好幾個都往那邊留過夜。李鼎失蹤約莫一個月了,為何李家不敢大張旗鼓地尋,也是因這個緣故。會不會是老十四犯渾,借著李鼎撒邪火呢!”

這理由委實牽強了些,八阿哥自己個兒想不明白,也不願看著九阿哥因這個事太過費心,便道:“你們府那些人也該收斂收斂了,這些日子傳出的話兒,可委實是不大好聽,莫要自亂陣腳才好!”

九阿哥得意地笑笑,對八阿哥道:“若是收斂了,能攪和出老三與老四府上的麽?”

八阿哥恍然大悟,怨不得覺得九阿哥這些日子太刻意了,原來是別有用意。

就聽九阿哥道:“借著這個由子,探探大家的底兒也不賴!哼哼,只是沒想到,老四看著向來規矩,這府裏出來的暗人也不少!”

不說九阿哥怎麽想著要探查各個王府的勢力,轉眼到了十一月初十,又是小朝會之期。

暢春園,箭廳。

今年恩科至昨日起,全部結束,共文科共取士一百四十三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武科九十六人,定於後日傅臚。

這些就是朝廷的新血,又是恩科特撿的,大學士與禮部尚書、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著少不得都上前頌了一番功德。

人才大事,關系到朝綱國政,康熙看來對這次恩科也頗為滿意。不曉得他怎麽想起文武分科的不便來,對文武百官道:“習文之內,亦有學習武略,善於騎射者;習武之內,亦有通曉制義,學問優長者。如或拘於成例以文武兩途,不令通融應試,則不能各展所長,必至遺漏真才。嗣後文童生、生員、舉人內,有情願改就武場考試者;武童生生員、舉人內、有情願改就文場考試者,應各聽其考試。”

曹颙在廳上聽著,心裏還等著有老臣出言反對。這清廷別的不說,那些人慣會說“祖宗規矩”、“祖宗規矩”的。

雖說幾個大學士與禮部官員聽了康熙這話,都面面相覷,覺得不合禮法,但是卻沒有人敢開口質疑。

誰不曉得,這幾年他們這位皇帝越發習慣乾綱獨斷了。

屋子裏一片沉寂,康熙皺了皺眉,面上有些不虞之色,道:“眾愛卿可還有其他事稟奏?”

就見刑部尚書出列,原來前幾日交部議罪的幾個官員都有了定論,因此他遞了折子,請康熙定奪。

在辦理淑惠妃喪儀中,內閣學士兼管光祿寺卿事馬良,於靈前供設祭品,不敬慎辦理,應革職,枷號兩月鞭一百;工部尚書滿篤、侍郎馬進泰備辦靈床等物,不加詳慎,殊屬不合,應各降二級調用;其內務府總管赫奕署總管事馬齊於陳設祭器祭品之時,不遂一詳閱,亦屬不合,應降一級、罰俸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