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山匪(第3/3頁)

這日,他在客廳裏,雖然對於開口求援的朋友沒有拒絕,但是臉色卻多了幾分鄭重,道:“劉二當家,借錢買糧之事,既然兄弟們找到俺王老七,那俺自然會給個面子。就算兄弟們不來,老七也要托人送信給秦大哥好好嘮嘮!”

房間裏除了王七爺,只坐著一個三十來歲的文士,看來就是王七爺口中的“劉二當家”。

劉二當家笑笑道:“七爺放心,七爺正月裏所囑咐之事,我們大當家當然記在心上,否則也不會讓劉某厚顏求援來了!”說到這裏,略帶些好奇問道:“不知這位新任的道台大人與七爺這……”

王七爺看了劉二當家一眼,爽朗地笑了兩聲,方道:“這沒甚說不得的,就是在秦當家面前,老七也沒瞞過!俺王老七活了將近四十年,自問對親戚朋友還算湊合,並無欺心、虧欠之處,獨獨這位大人,於老七有救命大恩,至今仍未有機會報答!別說是周濟兄弟們三年,保這大人任內無事,就算是舍了老七這條性命,老七亦不含糊!”

劉二當家聽了,笑著抱拳道:“七爺能夠這般敬重之人,想是不凡的!七爺但請放心,我們大當家答應的,自然是說到做到!”

待到送走劉二當家,王七爺的臉色不僅沒有絲毫的輕松,反而更沉重起來。他原配發妻前些年病逝,留下一雙兒女。他怕娶了繼室,後母對孩子們不好,便同嶽父商量,娶了妻妹吳氏做填房。夫妻兩個很是和美,諸事不瞞的。因此,吳氏對恩人之事與沂蒙山來人求援之事都曉得。

見丈夫如此憂心,吳氏不禁開口勸道:“爺都安排妥當了,還有什麽可惦念的,既然恩公是大家子弟,衙門那邊的事自然有人幫襯!”

王七爺看了看窗外的柳枝,想起去年的大旱,嘆了口氣:“如今,到了缺糧的時候了!”

吳氏走過去,有些不解,問道:“爺不是給他們買糧的銀錢了嗎?難道,他們還會出爾反爾,出山來……”

王七爺苦笑著搖搖頭:“他們擔個‘匪’名,不過是些窮老百姓罷了!每到缺糧的時候就亂,那些個昧了良心的東西,比沂蒙山匪更可怕!俺能夠舍些銀錢擺平山匪,卻對那些個東西沒轍,只是不知曹恩公會不會有所防備!”

吳氏到底是女人家,聽著就有些糊塗,實在想不明白這沂州還有什麽比沂蒙山匪更可怕的。

王七爺拍了拍自己的腦門,道:“不行,俺得給曹恩公去信,省得他稀裏糊塗的,再吃了虧去!”

吳氏見王七爺急得什麽似的,忙喚人送上筆墨紙硯過來,自己親自給他磨墨。

偏王七爺是個大老粗,平日裏記個賬目的還罷了,這寫信多由賬房代筆,現下寫了“曹恩公”三字後,便有些不知該如何下筆。

吳氏見他憋了半天,憋不出來幾個字,笑道:“爺自打年前從濟南回來,就開始念叨曹恩公,如今既然知道縣太爺前兩日就去沂州接官去了,那爺也過去一趟就是了!日照到沂州,抄近路二百來裏,快馬一天半也到了!當面交代明白,不是比信中說得仔細?”

王七爺忙擺擺手:“不行,若是王家就咱們這幾口還好說,這裏裏外外,近支遠支,幾百號人!若是曉得新來的道台老爺與俺有些交情往來,以後打著俺的旗號,去煩擾恩人,他們可是做得出的!”有一句話他怕妻子擔心,沒有說,那就是這“救命之恩”不假,但是事情卻頗有隱情,有些人不是王家能夠惹得起的。

……

沂州,道台衙門。

在酒宴當日,諸位官員就啟程歸去,只有蒙陰縣令梁順正因邱老漢那個案子,暫時留在沂州幫曹颙道明些地方上的詳情與之前查案所獲。

不想,就在三月初二,蒙陰縣縣衙就有人快馬趕到沂州尋縣令梁順正,道出一件大事,蒙陰縣鄉紳杜奎的獨子被“沂蒙山匪”綁架了。

對方送來杜少爺的一只手掌,開出的贖身價格是糧食一千石,並且只給杜家七日的功夫籌糧,遲一日送上其余的手掌腳掌,遲三日則送上子孫寶貝。

因杜奎已經急得病倒,只有杜家娘子帶著侄子兄弟四處籌糧,露了口風,縣衙這邊才曉得,如今已經是第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