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無事不登三寶殿

楊一清看了蔣冕一眼,蔣冕張了張嘴,像是想要反駁些什麽。

此時,楊一清及時地又道:“說句本心話,若是鎮國公要做曹操,那大明倒是有過不少曹操,不都給鎮國公平定了?那些在背後議論鎮國公的話,顯然完全是空穴來風的,就因為人家功勞大,因為人家在關外經營得好,就非要莫須有的,非要這樣的誅心。這些,又怎麽不是過了?有道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鎮國公雖人在關外,可關內的事,難道會一概不知嗎?我看,他是知道的,這一次,讀書人堂而皇之地攔了剛回京來的鎮國公的車駕,顯然就恰好撞到了這個導火索,鎮國公這才把肚子裏的氣撒在了這上頭。”

聽到這裏,蔣冕不禁失望了,他猛地意識到,楊一清在各打五十大板。

而楊一清的話顯然還沒說完,只見他此時繼續道:“言歸正傳吧,自文皇帝以來,邊鎮嘩變的事例不少,為什麽啊,難道這些官兵都是瘋了?其實他們沒有瘋,他們是心寒了,有了功勞不賞,功勞太大了,就有人背後說你將來要做曹操,吃不飽,穿不暖,有了功勞,論不到自己,得了大功,那也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這能不嘩變嗎?”

“老夫不是特意為鎮國公說話,他也會有不對的地方,他在關外,難道就事事都做對了?也不盡然。可是啊,你們非要說他十惡不赦,老夫是不信的,他深知在關外和關內是不一樣的,在關外,他要做事,不把事做好,這上百萬軍民,可就危如累卵了,出了事,他就是滿盤皆輸,關內呢,是守成的地方,你每日閑坐,誇誇其談,力求不出差錯,也能混過去,這裏畢竟沒有漢胡雜居,這裏的百姓終究還算溫良。”

“現在,某些人要讓鎮國公退下去,讓他去做他的逍遙鎮國公,老夫是不認同的,說句難聽的話,呵呵……那桀驁不遜的胡人,那無數提著騎槍的漢人牧民,說句實在話,沒有這位鎮國公,朝廷派了誰去,也保準要出亂子。”

“行路難啊,人站在原地,穩穩當當地坐著,當然無法體會到行路的難處,揮斥方遒,指點江山,誰又不會呢?可是咱們大明肯真正站起來,肯走一走的人,又有幾個?所以老夫的意思是,讀書人有錯,鎮國公當然也有錯,還是請陛下聖裁吧。”

他這一番話,倒是四平八穩,顯然還是那個意思,各打五十大板。

自然,誰也沒得罪。

不過……蔣冕對他的回答,還是很不滿意,因為請了陛下聖裁,這不就等於是偏袒了葉春秋?

至少在蔣冕為首的人看來,陛下是糊塗的,是一個容易被奸臣懵逼的糊塗蟲,一個糊塗蟲,當然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既然如此,讓陛下聖裁,擺明著是向著葉春秋的啊。

蔣冕卻沒有再說話,楊一清的態度很明確了,其他人更不會跟葉春秋背道而行,他若是站出來再反對什麽,就不免陷入孤立無援之中。

此時,王華頜首點頭,捉緊時機道:“楊公所言也有道理,既然如此,還是懇請陛下聖裁吧。”

聖裁的結果,其實不用想就知道。

蔣冕這時才道:“怕就怕,讀書人這樣鬧下去,不是辦法啊,無論如何,也該有所表示才是。”

他的意思是,葉春秋有沒有罪,其實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眾怒難犯,即便葉春秋沒罪,可又怎麽樣呢?葉春秋犯眾怒了。

王華不置可否,道:“是啊,這也是難處,那麽……這件事就讓敬之來處理吧,敬之,這安撫民心,暫時由你來領頭,下頭的各部,還有順天府,都以你馬首是瞻,眼下,穩住人心最是緊要。”

王華是個老實人,可是老實人未必就等於是傻子。

他這個安排,讓蔣冕愣了一下。

見鬼了啊,這是?讓我來安撫民心?

我怎麽安撫?若是鬧出了事來,自己就是責無旁貸了,可我和讀書人是同一陣線上的啊,讓我出面去安撫,維護那葉春秋,讀書人會怎樣看我?

這個差使,明擺著就是個坑啊,誰出面誰倒黴,左右都不討好啊。

可是拒絕?拒絕得了嗎?楊一清已經表態了,王華是內閣首輔大學士,這可如何是好?

蔣冕有點兒頭痛,苦笑著道:“只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

王華卻微微一笑,不打算給蔣冕逃避的機會,打斷道:“敬之出了面,老夫就放心了,這個事,也一並稟告陛下吧。”

……

葉春秋自然是不知道內閣裏的交鋒的,幾個內閣大學士,哪一個都是獨當一面的人,他們的背後,都有無數門生故吏來支撐,也就是說,沒一個是好惹的。

他們磋商的結果,幾乎形同於是把調子定了下來,雖然他們也不能把葉春秋怎麽樣,可是定了調子,就有了善後的方向了,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