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水到渠成

這是一件很詭異的事。

在這朝堂人,誰不知道,從前的那些新政,其實本質上都是想要從權貴和士人那兒虎口奪食,因為這些人吃得太多太飽,為了防止土地兼並,又或者是減輕朝廷的負擔,往往要觸動這些食利階層的利益。

可是葉春秋所提到的李公的新政,卻是反其道而行,這個新政,其最大特點,就是大大地增加讀書人的權利。

這個權利,又恰恰最是滿足讀書人的權利欲的。

天下十幾萬的生員,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機會成為舉人,成為進士,沒有機會成為官僚的一份子,他們所讀的經書,都是所謂的治世之學,偏偏學了這麽多,卻是沒有用武之地。

所以太祖皇帝在的時候,特意下旨,生員不可言事。

言外之意就是,你們這些讀書人,就只曉得唧唧歪歪,正事不幹,不許再談國事,否則剝你的皮。

不過想要讓讀書人吃草容易,讓他們閉嘴卻有點兒難。尤其是現在,風氣漸開,即便是窮鄉僻壤裏的生員,那一開口,少不得也是皇帝老子如何,內閣諸公如何,尋常的小縣令,人家還不稀罕說呢,逼格太低了。

特別是,自太白集風靡起來,讀書人階層接收到的外界知識愈發多了起來,這就成了他們談國事的基礎。

而廟堂上的諸公呢,所求的無非是名利而已,沒有名,哪裏來的利?若是被人罵得狗血淋頭,被人指摘是屍位素餐,怕也沒有臉在這廟堂上摟好處了,於是乎,官聲對他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這時候,一種風氣已經形成,讀書人的聲音越大,官員為了投其所好,顯示自己的氣度,往往愛與讀書人打成一片,對於觸犯士紳和讀書人利益的事,是絕不敢冒失的。

於是為了得到自己的官聲,便越發地對讀書人縱容,讀書人得到了縱容,就愈發地嗓門大起來,許多讀書人,都已經抱團起來。

就說前兩年,因為劉瑾的新政,江南那兒有讀書人圍攻鎮守太監的府邸,錦衣衛去拿人,直接讓一幹讀書人丟進了錢塘江裏喂了王八。

這若是在太祖或者是文皇帝時期,這簡直就等於是謀反啊!可現在是如何?當消息傳來,百官求情,為讀書人辯解,人人爭先恐後,為的就是賄賂讀書人。

在這朝堂上,誰不知道讀書人的能耐?而葉春秋甚至非常清楚,用不了多少年,照這樣下去,東林黨和鄉黨所凝聚起來的讀書人團體就會出現。

現在提出這個,廟堂之上,無人反對,每一個人顯然都在為自己考慮和打算,即便覺得不妥,也不能冒頭,反對就是觸犯了讀書人的利益,一不小心,就是為自己招來眾怒了。

稍微心兒清的都明白,公推首輔,對讀書人來說,太有滿足感了。

葉春秋的反問,得到的卻是百官鴉雀無聲。

葉春秋面帶笑容,最後目光終於落在了李東陽的身上。

真正的殺手鐧來了。

他不徐不慢地看著李東陽,而後道:“李公,這新政,可是你的主意吧?”

這當然不是李東陽的建議,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啊,他莫非是瘋了,好端端的,本就是內閣首輔大學士,卻偏生要弄出一個什麽公推,這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嗎?

而且……李東陽已經敏銳地嗅到了一股陰謀的味道,葉春秋絕不只是為了借著公推來轉移話題、避重就輕,這應當是葉春秋的陰謀之一。

李東陽的身子有些發冷,卻看著葉春秋笑臉迎人地看著自己,見自己不答,繼續追問:“敢問李公,是也不是?”

是啊,是也不是呢?

所有人都看向了李東陽。

假若當真是李東陽提出來的,那麽這個公推首輔的新政,怕是要水到渠成了。

李公支持,鎮國公支持,讀書人們肯定是舉起雙手支持的,天底下最有權勢和最大的利益集團俱都歡迎。

宮中呢?

對宮中來說,公推和廷推又有什麽分別?無非就是你們把結果報來,陛下畫個圈而已,就算不同意,大不了打回去,你們重新選過罷了。

而且以葉春秋和陛下的關系,不難想象葉春秋定會說服陛下,贊成此事。

何況,葉春秋的背後是公侯以及宗室,有葉春秋去說項,阻力一定不大。

這就是水到渠成了啊。

可是李東陽卻是悶不吭聲,顯然,除了葉春秋外,只有他那麽明白自己現在的兩難了,他若是搖頭,那麽這個討好讀書人的東西,就成了葉春秋一人的功勞了,他反對,會引來多少人為之捶胸跌足呢?

這就如同一顆糖一樣,糖沒有拿出來的時候,大家不會惦記著這顆糖,可是這顆糖拿了出來,無數人翹首以盼,都想嘗一嘗這甜津津的滋味,葉春秋已經一副分糖果的姿態了,自己若是反對,就等於是一個莽漢奪走了糖果,讓所有人的心裏失望,而這樣的後果,才是最令李東陽忌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