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野外駐訓

雖然遠東幾乎掃蕩了所有西伯利亞的俄國據點,但遠東軍依然沒有在西伯利亞三大河流上遊地區駐軍,也沒有在那些地區建立基層村落。

現代社會俄羅斯著名的奧伊米亞康村莊,在1885年2月以-67.7℃的正式記錄獲得了北半球冷極的號。此村子僅有幾百人居住,每年一月的天氣平均是-50.3℃,1962甚至出現-71.2℃的最低溫度。

據說這樣的低溫,讓活魚只要離水10秒就馬上結凍了!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它的夏季最高溫紀錄竟然還可以達到34.6℃,可說是溫度落差最高的地區了。

蘇聯時期,居住在西伯利亞的人普遍長壽。因為這裏完全純凈的空氣和水、積極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飲食等傳統因素很可能在這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從16世紀晚期開始,俄國探險家在不到一百年裏,幾乎踏遍整個西伯利亞,這的確是個奇跡。他們往前走一段路,走到走不動了就建一座城堡,作為後來者繼續往前走的起點。

當然,如此順利的占領,與當地原住民數量稀少大有關系。那只是些森林裏的狩獵者,估計人數從來沒超過幾十萬,卻居住在一千多萬平方公裏的廣大空間,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遠東軍雖然占據了西伯利亞地區,但也和俄羅斯一樣,僅僅據守著三大水系極其主要支流等地區。而東西伯利亞、中西伯利亞等廣大山地森林地區,還有很多沒有探明的地區。

與極寒的西伯利亞地區相比,外西北地區的草原荒漠地區,雖然溫度沒有那麽低,但是廣袤無垠的大草原上,在這個冬天依然難熬。

刺骨的寒風呼嘯著掃過草原,瞬間就能把穿著棉大衣的牧民吹個透心涼。一旦遇到暴風雪,草原上基本呆不了人了。

李山河帶著一個排的戰士,正在齊膝深的雪地裏艱難的跋涉著。官兵們都穿著厚厚的軍大衣,帶著頭套、棉帽子、圍巾和手套,還要佩戴風鏡,防止在一望無垠的雪地呆久了造成雪盲症。

雪地對日光的反射率極高,可達到將近95%,直視雪地如同直視陽光,由於這種症狀常在登高山、雪地和極地探險者上發生,因此稱作雪盲症。

腳上當然還要穿上寬大的雪履,便於在齊膝高的雪地裏行走。即便如此,走在厚厚的積雪上面,依然要小心翼翼。很多起伏不平的地方,往往是窩風的窪地,暴風雪會在這裏堆積數米深的積雪,一旦掉進這樣的雪窩子裏,還是非常危險的。

參與巡邏的部隊,一般都是以排為單位組成一個巡邏小隊,再配屬一輛雪橇馬車,攜帶巡邏小隊所需的糧食等補給物資。

李山河現在是西北野戰軍騎兵五師的一名中士班長,按照遠東軍的規矩,每個排的一班長,還要兼任著排士官長,平時負責幫助排長管理全排的訓練和日常工作。

雖然被選進了騎兵師,但他也和他們二叔分開了,二叔因為參加了西北野戰軍士官培訓班,如今已經是西北野戰軍野戰師的一名排長。

而李山河則是被選進了西野新建的騎兵師的教導隊,成了新建騎兵師一名中士班長。雖然按照他二叔的話說,別看他現在只是個中士班長,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西北野戰軍屬於全裝全員騎兵部隊。

就算是野戰師也都屬於騎馬步兵部隊,除了戰鬥開始,其余的時間都要在馬上。所以騎兵部隊以後才是西北野戰軍中堅力量,只要在那裏熬出頭,未來不可限量。

西北野戰軍自組建了兩個騎兵師以後,又相繼組建了四個新建騎兵師,經過近一年的訓練,為了更好的鍛煉隊伍,早日形成戰鬥力,新建的四個騎兵師,於去年秋天都通過一次遠距離的拉練演習,來到了外西北地區駐訓,並在那裏越冬。

隨著冬季的到來,外西北地區的草原荒漠地區普降暴雪,整個草原瞬間變成了一片雪白,為外西北各地的遊牧支隊,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西野各部隊也紛紛參與到救災的行動中,忙碌了一個多月,終於勝利的完成了救災任務。各部隊幹脆也沒有返回駐地,就在各個救災地點進行野外駐訓。

每次旅一級的部隊駐地的巡邏任務,都會派出數支巡邏小隊,分別在駐地周圍大片地區進行巡邏,今天李山河帶著一個排的戰士組成巡邏小隊,要在營區周圍進行大範圍的野外巡邏。

其實這個時候,野外巡邏的意義並不大,畢竟整個草原都被厚厚的大雪覆蓋,部隊駐地周圍根本沒有什麽威脅存在。其實巡邏的過程也是鍛煉部隊在雪地行軍的能力。

遠東軍西野新建的幾個騎兵師,在野外駐訓期間,一直按照戰備值班的標準,對部隊進行嚴格管理。部隊絕對不能松下來,偶爾的放松可以,但時間不宜過長,而且馬上就要緊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