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千古悲慟難言處(第2/7頁)

這幾天正是元宵佳節,國家興亡,趙家興廢,不足以讓所有漢人陪著去死去活,老百姓的日子該怎麽過還是怎麽過。

回到戰場,元軍水師發現張世傑又把戰船綁在一起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對面的宋軍主帥是俺們的臥底嗎?!

四年前焦山水戰時,張世傑只是將十船連成一舫,這回居然是一千多艘綁成一座大城,這要是不放一把空前大火的話,真是枉費了張世傑的好心。

這些煩人事是沒法幹擾到張世傑的,再一次綁船並不是他失憶了,忘了之前的慘痛教訓,而是他早有準備。為了防火,他讓士兵們挖了海量的爛泥上船,都厚厚地塗在船外板上,再用長木杆做阻擋,防止敵船來撞。為了生存,他還在船上準備了足夠所有人吃半年的糧食。

做完了這些,張世傑非常確信已經萬無一失了。他自信可以直面戰爭,等待勝利,或者持久的對峙。

這兩樣他都沒等到,勝利、失敗暫時還看不出來,宋軍很快就發現了一個致命的新問題。

元軍水師在張世傑放棄崖門背山面海時,第一時間搶占了崖門,掐斷了宋軍重回岸上的可能。這看似沒用,海戰嘛,與陸地何幹?但是張世傑給船隊上的二十多萬人準備了半年的糧食,卻沒辦法準備哪怕一個月的淡水!他每天都得派人回崖門內取淡水,取燒水做飯的木柴,這些都在元軍搶占崖門之後丟掉了。

僅僅十天過後,宋軍淡水供應就出了問題。南中國海上熾烈的太陽下,口渴難耐的宋軍士兵只好從海中提起一桶桶的海水勉強喝下去,結果誰都知道,那就跟喝毒藥一樣,他們立即開始上吐下瀉。宋軍的戰鬥力銳減,並且只會越來越弱。

這時元軍才開始了攻擊。

元軍在崖山西山頭上架起西域炮轟擊船陣中間帝昺的禦艦,幾炮之後禦艦上迅速作出反應,張起了巨型布簾遮擋炮石。效果相當好,據記載巨石擊中布簾,禦艦巋然不動。因為宋軍船陣的選擇地點非常欠抽,居然離主動放棄的崖門不太遠,炮轟不奏效之後,張弘範決定用火攻。

一艘艘滿載著柴草的小船被點燃,直沖南宋的船陣。

宋軍水兵用長杆抵住火船,不讓靠攏。偶有漏網的,塗滿了濕泥的船外板還真的頂用,火焰沒法立即燃起,隨即被南宋水兵用海水澆滅。

相持不下,這麽說並不準確,元軍根本不擔心宋軍有哪怕一點點的進攻。一千余艘木制戰船綁在一起,得用什麽樣的發動機才能推得動?

一座不動的船城,不知道有什麽樣的攻擊力!

張弘範決定再一次勸降,他早有準備,隨船帶來了張世傑的外甥。該外甥三次進入船陣勸降,張世傑不為所動,回答得鐵骨錚錚:“我知道投降能活命,且能富貴,但忠義之志絕不動搖!”

公元1279年二月初六,元軍發起了總攻。那一天烏雲密布,海浪洶湧,大海表現出了它狂暴的一面。元軍水師兵分四路,從東、南、北三面向崖山外的宋軍船城進攻。張世傑率眾力戰,從黎明時分直到黃昏降臨,歷經漲潮、退潮兩個時段,士兵和船陣先後崩潰了。

士兵們疲勞饑渴、上吐下瀉,加上一整天的激烈戰鬥,早已不可支撐。看似堅固的船城只能防守無法反擊,永遠立於不勝之地,解體只是遲早而已。

元軍摧毀了宋軍外圍的七艘大艦,突入船城內部。到了這個地步,張世傑才下令砍斷大索,各船逃生。這讓當時的海面亂成了一鍋粥,張世傑本人居然無法接近他最應該保護的對象—帝昺。當時黃昏降臨,暮色四合,風雨大作,張世傑遙遙望見帝昺的禦艦,他沒法親自去接,只好派人架小船過去。

操船者不顧一切地在激烈交戰中的戰船間劃行,奇跡般地接近了禦艦,並且爬了上去。

宰相陸秀夫唯恐來人是元軍假冒的,斷然拒絕把帝昺交給來人帶走。

這種擔憂絕對是有必要的,國亡在即,無數可恥的投降者挖空心思想找進身之階,此時帝昺無疑是最好的投降禮物,怎麽能隨便就交出去?!

接應者無奈,只好退走。遠處停在外圍的張世傑無奈,只好率領十余艘戰船,保著楊太後,順著退潮的海水揚帆遠逃。

帝昺的禦艦被圍在戰場中央,無論怎樣都沒辦法逃脫了!

或死或降,別無他路。陸秀夫在黑夜中決定以死殉國,他仗劍把自己的妻子兒女都驅入海中,他的妻子死死拉住船舷不松手,他長嘆一聲,喝道:“都去!還怕我不來?”

陸夫人松手,沉入了大海。

陸秀夫轉身望向年僅八歲的宋帝趙昺,流亡至此已近三年,航海逾萬裏,所為者何來?難道只是為了活下去嗎?!

他抱起了帝昺,對這個孩子說:“國事至此,陛下應為國死。德祐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說完,他緊緊抱住他的皇帝,縱身跳進了波濤洶湧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