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戰江山野狐嶺(第4/6頁)

可在之後就不一樣了。

野狐嶺至宣德這一百裏的距離,是金軍的死亡線。他們沒命地跑,蒙古人像牧馬一樣在後面有節制地追,女真人疲於奔命,不得不逃,不停地有人倒下,直到這時,一百裏才跑完。澮河堡到了。

木華黎已經在這裏把完顏承裕重重包圍。剩余的,最少還有近三十萬的金軍從後面趕到,木華黎瞬間讓開包圍圈,讓所有女真人聚集在一起。

成吉思汗隨後到位,十萬蒙古軍包圍了三十余萬金軍。澮河堡之戰正式打響。

這期間戰局變幻,古時沒有電話電報等通信手段,一切只能靠將帥之間的戰場默契。從野狐嶺突擊開始,至澮河堡包圍圈形成,蒙古軍沒有任何失誤。他們把金軍從野狐嶺趕了出來,勝負易位後驅趕、圍追、讓路、包圍,每一步都精確到位。

到澮河堡時,蒙古人完成了天翻地覆一樣的戲法,他們居然把全部金軍都壓縮在了一小塊區域內。縱觀全局,這真是無與倫比的控制力。也是讓人膽寒的群體策略。

之後的澮河堡是一個巨大的屠宰場,蒙古人不停地攻擊,一點點蠶食金軍殘存的一點點可憐的鬥志。三天之後,當金軍的鬥志消失時,蒙古軍才開始了決戰。

成吉思汗率領三千精騎親自突擊,隨後蒙古全軍皆起,澮河堡立即淪陷。那裏成了地獄、絞肉機、修羅場……用什麽形容都不過分。

因為除了完顏承裕再次成功逃跑,這次參戰的金軍基本全死在那兒了。野狐嶺、澮河堡之戰,金國失去了全部的中央機動兵力,使中原一帶形成了勢力真空,蒙古人縱馬馳騁隨意來去,再沒有任何阻攔。

蒙古軍進攻戰前既定目標—中都。

在這條路上,只剩下了最後一座要塞,長城居庸關。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關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余脈軍都山,地勢極為險要。與紫荊關、倒馬關、固關在後世稱京西四大名關。其中居庸、紫荊、倒馬又稱內三關。

最後一道關口,蒙古軍非常重視,派出哲別去進攻。可是沒等開打,就有了新情況,金國居然有軍隊來主動挑戰了。

來的叫紇石烈執中,也叫胡沙虎,是金西京留守、行樞密院兼安撫使。他率領七千精騎日夜兼程趕過來助戰。

然後他趁著夜色,又日夜兼程地跑了回去……這人來的時候太急,根本不知道戰況如何,到了現場才知道是這種狀況。

胡沙虎正式登上歷史舞台,開始了他的極品人生。

此人趁夜帶著少數親衛逃跑,天亮時分七千精銳向蒙古軍進攻,全軍覆滅。這時他已經快馬加鞭跑到了蔚州,環顧周圍,人少、沒錢、缺糧,種種窘狀怎麽配得上他如此隆重的頭銜?

胡沙虎下令,先把蔚州府的庫房洗白了,尤其是庫銀一項,當作他的路費。再去搶官馬,以保持速度,兩樣都到手,再殺一些平民百姓,身上沾點血,也像是從前線殺回來的樣子。要說明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他還把淶水縣的縣令拖出來當街打死了,估計是礙了他的好事。

如此這般,金西京留守、行樞密院兼安撫使胡沙虎大人終於取道紫荊關,奔向金國都城。

在另一邊,居庸關方向,蒙古軍開始了強攻。哲別臨陣,鋒銳難當,不管是他之前在蒙古草原上,還是不久之後在更遠更大的草原上……也就是說,他必須在草原上,才會無與倫比。可這次是居庸關,他之前的全部戰術都要重新制訂。

更要命的是,居庸關上有大炮。

這時的大炮仍然是巨型的投石機—要再過四十多年,世上第一件以黑火藥燃燒為動力的武器才會在南宋軍隊中出現。可這並不妨礙哲別被上面滾下來的大石頭砸得滿頭包,他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以最快的速度沖了上去,減少了頭上起包的數量,之後他對這些大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把它介紹給自己的大汗。

蒙古軍縱橫歐亞大陸,靠的不只是戰馬、弓箭、長刀,很多時候都是大炮,準確地說是“西域炮”這種戰械的功勞。

居庸關陷落,金國都城中都大興府袒露在蒙古軍面前。這座城市在唐朝時稱幽州,遼代稱燕京,是燕雲十六州之首。經遼、金兩國兩百余年的經營,它已成為當時中國北部最大的軍事政治中心。中都分內外兩城,外城周長五千三百二十八丈,四周還建有各周長達到三裏的子城,城上樓櫓城塹、兵庫糧倉俱在,內外兩城間有通道相連,是具備立體、梯式防禦的重鎮。

金衛紹王完顏永濟下令全城戒嚴,男子不得出入城門,以待蒙古軍臨城。

公元1211年九月,蒙古軍出現在中都城下。雙方在城墻內外進行了殘酷的消耗戰,蒙古軍隊意料之中地沒占到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