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淮西軍變(第2/8頁)

蔡州城堅固無比,周邊的偽齊軍隊迅速合攏,李序、商元、孔彥舟、賈潭等一大堆人都圍了過來。嶽飛……嘿嘿,單挑我打不過你,群毆總行吧?

嶽飛很快發現不對頭,這回他受限於軍糧奇缺,只帶出來兩萬士兵,以這股力量,很難像上次那樣橫掃中原。怎麽辦?撤退!

嶽飛搶在敵軍合圍之前跳出了包圍圈,向長江邊退卻。李成大叫一聲,跳了起來,追擊!好不容易逮到這種機會,之前被嶽飛滿世界追殺,從江南一路逃到江北,人生都被搞坎坷了,這次一定要清算回來。他命令每個士兵都準備一根長繩,把嶽飛在內的每個嶽家軍都綁回來!

這夥人出去追殺,成就了嶽飛第三次北伐的業績。如果李成真的躲在城墻後邊忍到底,嶽飛還真拿他沒辦法,可他居然追出來了,而且在群毆沒有形成之前……李成再一次悲劇了,這一戰,他的人死了多少,歷史沒有記載,光被俘的就有好幾千人,裏邊包括幾十個將領。另外,還被繳獲了三千匹戰馬。

李成欲哭無淚,他是個老粗,沒讀過什麽書,不知道歷史上有一種極特殊的軍人,他們攻必克、戰必勝、謀必成,重要的是退卻的時候都不可追趕!

嶽飛的第三次北伐結束了。以上戰果是兩萬軍力在十天之內取得的。消息傳回,舉國振奮,張浚的主戰理念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眼看一場規模更大的北伐即將開始,在這種關鍵時刻,江北也來湊趣,一個重要的消息從遙遠的北國傳來了。

宋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正月,宋使何蘚回國,帶回金國右副元帥完顏宗弼的信,裏邊提到宋徽宗已經死了。

趙佶死於兩年前,即公元1135年。路途遙遠,戰和不定,那時,宋、金兩國在各條戰線上奮力火拼,沒人去理會這等小事。

回顧趙佶的一生,他當了二十五年的皇帝,八年的俘虜,一共活了五十三年。曾經享盡人間之福,快活無比;也曾經寄人籬下,當亡國之君,受盡了屈辱。從某種程度上說,他活得真是豐富多彩,各種滋味都嘗到了,不虧了。

其實,嚴肅地說,那八年的北方生活還算湊合,女真人待他還是可以的。一沒打他,二沒罵他,給他分土地、發農具,讓他自理生活。

一定要提肉體方面的話,人們對趙佶屍體的處理辦法很可能會有爭議。在金國一方的正史記錄裏,處理的方式很有地方特色,即不用棺材,直接土葬。為了照顧漢人的情緒,他們在屍體上裹了一層生絹,並且把他與更早死亡的鄭皇後合葬。

幾年之後,宋、金和談,徽宗的棺槨得以回國。趙構等南宋官方人士並沒有開棺檢驗,而是直接落葬,埋進了土裏,仿佛知道棺材裏邊有什麽玄機,不宜讓公眾視聽。很多年之後,宋朝滅亡,元朝軍隊裏有個惡毒的番僧,名叫楊璉真珈,他把南宋六陵給挖了。

南宋六陵位於今浙江紹興城外東南的攢宮村,裏面埋著徽、高、孝、光、寧、理、度等七位皇帝,以及各宗嬪妃。

楊璉真珈把每個皇帝的墳都挖開,取下頭骨,精心打磨,加工成佛串掛在胸前。在這個過程中,南宋諸帝的棺槨現於白日,陽光下再沒有秘密了。

宋徽宗趙佶的棺材裏卻沒有屍體,只有一段朽爛的木頭。他的屍體去哪裏了?這是個千年難解的謎。聯想到趙構不敢開棺驗屍,很有可能徽宗屍體的處理方法非常殘暴,用生絹裹葬之類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到底怎樣?再追溯也不可能有所謂的真實結論,更沒法改變對趙構心靈的傷害。說到底,他是個人,哪怕有再陰暗的心理、再多的帝王心術,也沒法泯滅父子之情。他當場失聲痛哭,踉蹌回宮,一連幾天滴水不進,難過得痛不欲生。

眾多大臣、親眷的勸說都沒法平息他的憤怒!他要報復,要讓金國付出代價,血債血償。這一刻,他決心要女真人亡國滅種!

為此,趙構宣召嶽飛。

兩人在內殿見面談話,內容很古怪,是關於馬的。這段時期,趙構似乎對馬非常感興趣。他先是和張浚聊了一次,說自己不用看到馬,只要聽到馬蹄聲,就能知道馬的性格、特長。這次,他和嶽飛聊天,嶽飛重點介紹了一下自己養馬的經驗。

簡單地說,嶽飛認為好馬必須吃得精、喝得好、起步慢、後勁足,而劣馬正好與之相反。趙構聽後連連點頭。之後,不論在什麽場合,趙構都宣稱嶽飛的心性愈加完善,是真正的國之棟梁。再之後,趙構起程去建康。一路上,韓世忠、楊沂中、嶽飛等人都隨行護駕。嶽飛這個最外圍的將領,又一次被單獨召見。

兩人再次密談,趙構只說了一句話:“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張俊、韓世忠不受節制外,其余並受卿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