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永遠的西軍(第2/7頁)

這一幕相當感人,台下的西軍萬眾歡呼,稱頌張宣撫是懂軍人、尊重軍人、愛護軍人的好領導!看,他帶給我們吃的、用的,還把軍人的地位提升得這麽高,不像從前的文官對武將們頤指氣使、呼來喝去。

張浚終於把六路西軍整合到一起了。在他想來,他的錢是西軍的命脈,曲端是名義上的領導,也聽他的話,那麽,時機已經成熟了,可以實施他那個偉大、輝煌的計劃了。

他派人去見曲端,說現在建制統一,財用充足,與陜西境內的金軍數量相比,西軍大占上風,應該舉行一次會戰,一舉消滅金軍主力。

說這些時,前景是多麽美好!張浚相信但凡一個漢人,一個宋朝的軍人,都會為之熱血沸騰,立即宣誓會在他的英明領導下堅決完成任務。

卻不料曲端的老毛病又犯了……

這是會戰,是集團軍決戰,分出勝負之後,通常是一方死亡,一方昏倒。換句話說,就是無論輸贏都會損失巨大的實力。

而損失實力是曲端最受不了的事。

曲端再一次不聽話,他說盡管有了錢,兵還是從前的那些兵,與金軍正面決戰,沒有必勝的把握。現在,應該分兵據守,派兵破壞金軍的糧道和屯田,幾年之後,才有獲勝的希望。

張浚氣得頭暈,國家危亡,刻不容緩,等幾年之後再決戰,那時還有沒有宋朝都兩說了,何況還只有所謂的戰勝“希望”!

但他沒有發作,他知道曲端的價值,這是一位有著卓越戰績的旗幟性人物,臨決戰而廢主將,是再愚蠢不過的事了。

可隨後他就看到了兩件蠢事!

第一件事,陜州陷落。

當時,西北重鎮京兆府、鳳翔、延安等地落入金軍手中,西軍主力由張浚節制遠離戰場,積蓄力量,為決戰準備,沒有及時出兵。但是,戰爭仍然漸漸向有利於宋朝的方向發展,當地的民兵、部分西軍自發組織起來,收復了許多城鎮。

其中,西軍大將李彥仙戰績彪炳,他以一己之力震撼宋、金兩國的上層,收復了控扼陜西、河南兩地交界處的重鎮陜州。

此後,他以陜州為依托,與金軍前後交戰兩百余場,多次重創金軍。消息傳出後,整個東南士氣大振,連趙佶都說:“近聞彥仙與金人戰,再三獲捷,朕喜不能寐。”

金國方面震驚,令完顏婁室親自率主力軍攻打陜州,一定要拔掉李彥仙這根釘子。陜州陷入苦戰,李彥仙部再驍勇頑強,也要考慮兵力對比情況。他向張浚緊急求援,張浚飛鴿傳書,命曲端率軍援助陜州。可是,威武大將軍再一次選擇性地執行,還是不聽話……

到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正月,陜州的宋軍彈盡糧絕,全軍只能吃豆子,而李彥仙本人只喝豆子熬成的湯。到了這一步,李彥仙仍然拒降。

正月十四日,陜州陷落。李彥仙率部巷戰,“中箭如猬”,左臂重傷,最後投河而死,壯烈殉國。他手下的五十一員戰將一同戰死,無一人投降。

消息傳來,張浚氣木了。曲端見死不救,抗命不遵,眼睜睜地看著同胞殉難……這是比懦弱、怯戰更可恥的行徑,簡直是在謀殺自己的戰友!

而這只是為了保存他自己的實力。

這種行為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只有一個結果,軍法從事,斬首示眾!可是,形勢比人強,曲端的威望、實力實在是太高了,張浚忍無可忍,可還是忍了。

一切為了決戰。

緊接著又發生了另一件事。完顏婁室攻破陜州之後,迅速西進增援撒離喝。啼哭郎君這段日子哭個不停,他被吳氏兄弟裏的哥哥吳玠摁在彭原店一帶暴打,馬上就要挺不住了。金軍第一戰將逼近,吳玠並沒有慌,遠在後方的張浚也很鎮定,因為曲端就坐鎮在吳玠的後面,這一次他不再是友軍,而是本部下屬,無論怎樣,威武大將軍都不會再視而不見了吧。

可曲端偏偏又一次啥也沒看見!

他主動後撤,把吳玠孤立在前方,把一條寬闊無比的直通道讓給了完顏婁室。完顏婁室毫不遲疑,迅速迂回到吳玠身後,與撒離喝前後夾擊,把吳玠包成了餃子……吳玠的戰鬥力是驚人的,如果把南宋所有武將排名的話,他可以排進前三名,只排在嶽、韓兩人之後。

吳玠突圍而出,回到後方與曲端大吵一架。曲端真的很牛,做出這種卑劣的行為後,居然理直氣壯地貶了吳玠的官,理由是吳玠目無長官。

還能說什麽呢?威武大將軍真的太威武了!

張浚還是沒有處罰他,仍然為了大局著想而選擇了容忍。大戰臨近,只要曲端能配合他,打贏這關乎國家命運的一戰,其他的都是細枝末節。

可在之後的軍事會議上,曲端講了這樣一番話:“決戰必敗,西軍應該臥薪嘗膽,厲兵秣馬,十年之後才能考慮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