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瘋狂的石頭(第3/3頁)

裝修還有第二關。

從原產地把東西置辦齊了,還得運到裝修工地嘛。這個過程要怎麽做?宋朝一百五十余年經營,帝國各地的水系都與京都開封相通,運糧的、運菜的、運各地特產的,早已形成了規律。

朱勔作為裝修特派員,本是有專用船只運工的,可是他搜集的東西太多,悄悄地說,遠遠不是專運給艮嶽的,他家、蔡京家、童貫家、梁師成等京都大佬們都在中間插了一腳,各家都有大花園的,捎帶一些不是很正常嗎?於是,朱勔手裏的運輸工具不夠了。

不夠?簡單,放眼望去,河面上都是船,每一艘都是大宋子民的,那麽每一艘都可以被征用。從這時起,華夏大地上最恐怖的一個詞出現了,叫“花石綱”。

綱,指政府指派奉皇帝命令的貨運過程。花石,特指趙佶在這段時期在江南大地收集的自然藝術品,自從花石綱出現,全國的交通運輸全部癱瘓。

不管是水道上,還是陸地上,甚至是海運中,各類運輸工具只要在朱勔搞運輸時被看見了,立即就被抓到一塊,原來的事都放下,統統裝上花鳥魚蟲老樹怪石,向京城進發。

總結一下,上面的搜羅控制在自然界、人間社會兩方面,綜合來看可以歸納為地球表面之上的東西。為什麽這麽說呢?是因朱勔做到了這些還不滿意,覺得仍然有對皇帝盡忠的地方。

藝術是什麽?範圍太廣了,但是可以歸納為現在進行時的和過去古董式的。朱勔的心思就動在後一種裏,作為神州共主,難道只向活人收稅嗎?為什麽死了的埋進墳裏的就可以免交?

不管你是先秦的還是五代的,只要還在漢族的地盤上,就別想幸免,這叫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於是,全國上演挖墳大比武,不管是誰的墳墓,只看誰能挖出來驚人的貨色。貨色都運進京城,搬到皇帝的多寶閣裏,這才是氣派,才是修養,才有品位!

艮嶽就在這三種舉措中逐步地完善著,比如從太湖、靈壁運來的石頭擺在了艮嶽的四周;石旁植有蟠木癭藤老樹異花,隨山勢曲折蜿蜒,鑿石成路,從山腳直到峰頂,號為朝天磴;主峰外小山都是堆土壘石而成,峰淩如削,飄然有出塵雲鶴之姿,名為飛來峰。

植梅最多處名梅嶺,種丹杏最多處叫杏岫;增土壘石,中間留隙穴栽黃楊的山坡叫黃楊嶺;於山崖險處種丁香,稱為丁香嶂;以紅石砌山其下種椒蘭,名為椒崖;在山之尾部增土成坡,植柏樹萬株,枝幹柔密,搓之不斷,樹葉結成幢蓋、鸞鶴、蛟龍之樣,命名為龍柏坡。

沿艮嶽西行,栽竹成林,林外用清一色的紫色石堆積成山,山北放置一蓄水櫃,山頂鑿挖深池,每當趙佶前來遊玩,命水工在山巔放水,形成瀑布,命名為紫石壁,又名瀑布屏。

凡此種種,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有了這些仍然不夠。景物雖美,都是死物,必須要有靈禽瑞獸點綴,才能變成人間仙境。

於是,找來一位馴獸名人叫薛翁,這老兒每天用大量珍貴飼料和艮嶽中的禽鳥走獸套近乎,一個多月以後,鳥兒們熟了,他一叫就來,趕都不走。這時,可以請趙佶來觀賞了。

當趙佶來時,一聲清嘯萬羽騰空,環繞在皇帝車駕周圍,仿佛萬鳥朝鳳。從此,這裏叫做來儀所。這時,又有能人巧匠把眾多的油絹做成絹囊,加水潤濕,掛在山崖之間。這樣,每天早晨的晨露纖雲都浸入其中,附於絹囊之上。

當趙佶再來,一齊把絹囊打開,頓時霧氣氤氳朦朧生花,十步之外山崖隱現,百步之內不辨從人,在若隱若現之間登艮嶽,仿佛進入仙界,非復人間之境也。

如此享樂,尚人間否?尚有憾乎?答曰有,至此境地仍然是外部享受,身外之趣而已,作為頂級的欣賞家,終極的藝術追求者,趙佶怎麽會滿足呢?

有道是藝術的終極是宗教,他開始轉而追求心靈方寸間的神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