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國之少年(第2/5頁)

必將艱難困苦。

一般來說這是好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只要熬過這一關,心靈的堅韌程度,操守的堅貞程度,都將牢不可破。可是熬不過去呢,或者說,在熬的過程中讓他的心靈受損呢?

那就不好說了。

在公元1103年的春夏之交,酷烈的西北陽光下,張姓少年默默地低著頭,走向了自己的命運。他走進了軍營,當了一名弓箭手。

沒人留意他的名字,偌大的軍營,他只是其中一根矮得不能再矮的野草,他的前途?如果一切正常,一切平常,永遠都是個兵蛋子。

他叫張俊,字伯英。

第二大的孩子姓韓,張俊是因為卑微而無人留意,這位韓姓少年卻是因為名氣太大了,沒人敢不認識他。他生於公元1089年,老家在西北的延安(今陜西延安市),也是個平民子弟,這時只有十四歲,卻是當地的風雲人物了。

因為他實在渾蛋。

韓姓少年每天快活無比,沒家沒業,父母雙亡,一人吃飽,天地開闊。當然,在他吃飽的過程裏,延安當地的老百姓實在是郁悶透了。

韓少年天生神力,據傳說十歲出頭之後,延安當地的成年漢子們就都噩夢了。十歲的孩子,能打得他們頭破血流鼻青臉腫,要知道,那可是民風強悍的大西北,往往民間的爺們兒比軍隊裏的大兵都不差。

如果單單是暴力還好說,韓姓少年貌似粗魯,其實精明得讓人頭暈,這就讓人沒法活了。不說想騙他,就連拿他開心都很兇險。在他十四歲左右,發生了一件事,讓當地人傳為笑柄,又都深深地忌憚,面對他時更加小心。

那次的事本來應該名留青史,當事的兩位主角都是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尤其是那位預言家,簡直是活神仙一樣啊,因為算得準啊。可是事情的發展過程實在是太意外了,讓那位預言家沒臉留下姓名。

那日,有人走近韓少年,說——君當大貴,位列三公。

三公,是司徒、司馬、司空。自古以來的朝中頂級三大佬。這樣祝福的話誰不愛聽,況且以後韓少年真的名留青史,成為國之柱臣,一點都沒亂講。

可是韓少年一聽之後突然暴怒,把那人當街撂倒,一頓暴打,打得遍體鱗傷。

……丫的敢當面罵我!俺是誰,邊遠山區一個街頭混混,居然三公,我打到你阿公都不認識你!

這就是韓少年的風格,他拳頭威猛,想搞誰都能讓對方頭破血流,就算以後面對的是超強民族的超強將領也一樣。並且他非常精明且冷靜,什麽阿諛、奉承、騙局、陷阱,基本上什麽歪門邪道都瞞不過他,在以後的生命裏,軍界、政界兩不誤,既辦了正事,還沒倒黴。

公元1103年的春天裏,韓少年仍然快樂逍遙著,還要再過四年,他才會突然猛醒,厭倦這種無所事事的浪蕩日子,跑去軍營裏當大兵。

他姓韓,名世忠,字良臣。

第三大的孩子姓劉,他也出生在公元1089年,從資料上沒法比較他和韓姓少年誰大誰小,但出於種種原因,包括他的人品問題,從古至今,從來沒人把他排在韓少年之上。

劉少年是所有國之少年中唯一一個出身名將之家的將門之後,他父親名叫劉延慶,官銜侍衛馬軍副都指揮使、保信軍節度使。這意味著從小到大,劉少年接觸到的都是職業軍人,讓他以成為職業軍人為目標接受訓練。

這樣的出身,系統的學習,他本應該是眾少年中最神勇最智慧最職業的一位軍人,對國家做出無與倫比的貢獻才對。可奇妙的是,教育型的人才永遠比不了自我覺醒的人才。

因為自我覺醒,自我完善的,叫天才。

他叫劉光世,字平叔,保安軍(今陜西志丹縣)人。

上面三人加上嶽姓孩子,是三十年之後神州板蕩中原淪喪時漢民族最後的屏幕,他們是最強的英雄,各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足以壓倒世間其他豪傑。

但是一對親生兄弟除外。

這是兩位姓吳的少年,他們遠遠地站在國家西南邊疆的丘陵高地之間,護衛著蜀川大地。這是最致命的地段。

自古以來,中國各朝代如想統一天下,混成帝王,必須先把長江上遊的蜀川征服。如秦朝,得蜀川之後國力大增,再順流而下,長江沿途地段勢如破竹,迎刃而解。三國時,晉先破西蜀再滅東吳,就是這個套路。

如果不這麽做,就得在長江兩岸列陣,強攻硬打,只要稍有閃失,就會像曹操、劉備一樣把幾十萬人馬扔在水裏。

蜀川如此重要,吳姓少年的擔子之重可想而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他們的努力,就沒有前面四位將軍發揮的余地,更沒有漢民族得到喘息,重新立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