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3/6頁)

三件好事,對於執政過20年的元老首相來說,夠嗎?足以涵蓋評價他的一生嗎?我們還得看一看,他日常的工作作風是怎樣的。就從他離職之前的一件事說起。

那是在慶歷二年,1042年定川砦之戰的前夕,樞密副使任布丟官了,被外放到河陽。任布這個人沒什麽大名氣,進入兩府純粹是資格熬到了,並且性格非常好,從來不多說話找麻煩。只是有一點,少言寡語的人往往脾氣更大,性子更倔,任布就是這樣,他誰都不惹,唯獨討厭呂夷簡。

好幾次和呂夷簡唱對台戲之後,呂首相生氣了,決定搞掉他。用什麽辦法,就很撓頭,因為任布不犯錯誤,你找不著人家毛病。但別急,呂夷簡能。他打聽到任布的兒子是個妙人,膽子特大性子還蠢(狂愚)。至於大到什麽程度,蠢到了哪步田地,那可真是古今罕見。

辦法來了,先升任布兒子的官,非常顯赫,進入了知諫院。這下子任兒子如魚得水,終於可以想扁就扁誰了!他第一個目標就是……他老子。說他爸爸沒才華。

估計這娃是真有病,平時狂妄成災,覺得自己是外星人下凡,可他老爸卻從沒拿他當事。於是,他確定自己老爸沒才華。

這樣的奏章上繳兩府,結局只能有一個——被他老爸發現。任布這個氣啊,怎麽會生出這種兒子呢?家醜不可外揚,他把信私下裏藏起來了。這就中了第一步圈套。呂夷簡再接再厲,繼續向任兒子撮火,有人藏了你的奏章,成心讓皇帝看不見。

任兒子大怒,再次上書,一定要查出是誰敢壞他的好事!於是,就查出來了……任布下野。至於精彩絕倫,疑擬非人類的任兒子嘛,還在京城裏等著升官呢。結果死得更慘,呂夷簡所控制的台、諫官員以泯滅人倫的不孝罪,把他徹底打壓。

連子不言父之過都不懂,還出來做什麽官!

不孝有罪,唆使人家兒子不孝的人又是什麽品德呢?明知道對方是傻子,還教唆去砍自己的老爸,這樣的人品算不算卑鄙無恥呢?

呂夷簡就這樣的德性。

他招數陰險,心胸狹窄,拉幫結派,打壓政敵。之所以會這樣,宋史裏有段對話,可以剖析出他內部的心理成因。他和範仲淹私下裏縱論天下人物,很自然地聊到了操守名節。呂夷簡搖頭冷笑:“我見過的人物太多了,現實世界裏,根本就沒有操守二字。”

範仲淹長嘆一聲,非常無奈。“天下確有這樣的人,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你以這種想法待天下士人,難怪操守之士不來。”

一句道破天機,呂夷簡眼中,根本就沒有好人君子。所謂“小人眼中,天下無一人不是小人;君子眼中,天下滔滔,無一不是君子。”他根本沒那個德量,更不敢去相信除自己以外的人。安身立命,只能用手段去制約,用詭計去迎合,不敢像範仲淹那樣,以風骨服人,以道理取勝。

這是呂夷簡的短處,相應的,史學界也認為這是範仲淹的長處。但小心,做人和為政是兩碼事。呂夷簡因為小心和使詐,能屹立官場40余年不倒。而範仲淹的慶歷改革失敗,也要從他的信人,胸襟過於廣大上去找原因。

總體來說,呂夷簡雖然打壓異己,卻談不上禍國殃民。他在國家大事上,比如西北戰場上推薦人才,宋、遼談判時選中了富弼,都說明他和後來的蔡京、秦檜大有區別。盡管算是個奸邪,卻有限度。

可以定義為,是一個沒有完全忘公的壞人,一個不太善良的好人。

最後要探討的,是呂夷簡之死對宋朝國政走向的影響。他死早了,他是一個完美的大管家,是皇帝與群臣們之間的溝通橋梁,他死在了西夏戰爭的尾聲階段,宋朝之前的國政問題都暴露了出來,問題太多了,真的是他所引領的政府無能,才導致的這樣。

如果他不死,以他老辣沉穩的作風,和熟悉政務的水平,就算不能把問題都解決,至少在解決問題時不會慌亂,不會鬧出慶歷改革時黨爭!

可是他死了,一下子就把趙禎和範仲淹推上了前台,逼著這兩個人來解決積壓了20多年的,遍及朝野每個角落的大問題。這對皇帝和範仲淹來說,都是破天荒的頭一次,他們都有危機感,都有改革熱情,也都沒有準備好。

有太多的事,都是匆忙發生的。

匆忙之間,開始做事。從這一年的三月到九月,半年之內,兩府高官就換了三茬。乍看人員的流動量太大,我們列個表,就能看出其中的玄機。

第1次:宰相,晏殊;參知政事,賈昌朝;樞密使,夏竦;副樞密使,富弼;

第2次:宰相,晏殊;參知政事,賈昌朝;樞密使,杜衍;副樞密使,韓琦、範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