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啊……衰神(第3/5頁)

這些都是疑問,不過第三問要留一下,等到太後出場後,以及新皇帝登基之後才能全面聯系最後的結果,來一次總體解答。

那一天呂端步履蹣跚地晃進萬歲殿,等待他的情景就像是二十二年前的翻版。還是一個死了的皇帝,外加死皇帝的老婆大人。

物是人非,舊話重提,李太後這一年三十八歲,她比當年的宋太後幸運多了,有資格直截了當地向宰相說出自己的主張——皇上死了(宮車晏駕),立長子即位,這是順理成章的(立嗣以長,順也)。

很好,言簡意賅,擲地有聲,但是千不該萬不該,關鍵時刻她突然間底氣不足,又多加了四個字“今將奈何?”

她在問“現在怎麽辦?”

少廢了多少口舌,呂端立即跟進——先帝立太子,為的就是今天,怎麽能容忍有異議存在(豈容有異議邪)?

注意,這句話之後,李太後馬上就沉默了。正史中記載,從這時起,所有反對趙恒即位的阻力立即全部消失。而之所以會這樣,給出的答案是因為王繼恩不在。這樣李太後就失去了和呂端抗衡的力量,她不得不服軟。

真是這樣嗎?或許在皇宮內院裏,一個頂尖大太監的實力的確要超出身為外臣的宰相吧,那麽就算王繼恩本人不在,他的黨羽這時在哪兒?各級大小太監外加帶刀行走的侍衛們都在哪兒?如果真有這些勢力,就算呂端強悍到和滿清時的鰲拜一個等級,他的下場也是當場被拿下吧?

所以根本就不關王繼恩什麽事,這件事從頭到尾都是李太後的意思。想要證據,那就請回憶呂端進萬歲殿之後,李太後所說的第一句話。

她開頭就表明了自己要幹什麽。如果她是被王繼恩所鼓動的,那麽只有呂端一人進來,這有多反常?王繼恩在哪裏?她這樣倚仗王大太監的存在,怎麽會在他缺席的情況下馬上就向宰相亮底牌?

這樣就敢比大小,她瘋過頭了吧。

不過這仍然蠻古怪的,比如說,如果真的是她太後陛下的一意孤行,那麽為什麽呂端這樣一句貌似稀松平常,半點營養都沒有的話就把她給瞬間凍結,徹底封口了?她為皇儲換人計劃所準備的武器庫裏不會只有這麽一句開場白吧!

這要從呂端回答的那句話裏找玄機。

“先帝立太子,正為今日……”你小心了,這可是你丈夫早就準備好了的,回頭看一眼那具死屍,你覺得這位跟你睡了二十年的男人,他真的一點都沒察覺到你的動機?

你一直養著趙元佐的兒子趙允升,不管是不是因為你雖然也生過一個兒子但早死了,膝下荒涼才養著玩,你丈夫可都天天看著,會不知道?趙光義是什麽人,就憑你這個連開封城都沒出去過的女人就想在他面前當眾耍花槍?

你在找死。

敢找嗎?相信當天肥胖遲鈍,稍顯癡呆的呂端像堵肉墻一樣屹立在李太後面前,一定讓她產生出了一種幻覺。只要這堵肉墻向旁邊一閃,他背後就會突然一下子湧出她丈夫為這事留給她的“遺產”……好了,女人話多,可聰明的女人明白什麽時候閉嘴,李太後選擇就此沉默。

貌似空城計再次得逞,但到底是不是空城根本沒法考證。就像廢除皇太子這種級別的狠招都敢出,會連自己的親哥哥李繼隆都不通知嗎?李繼隆也會被呂端這樣輕飄飄的一句話就搞定嗎?這些同樣也沒法去推敲,因為局勢就是這樣的平靜,李繼隆當時是個憑空消失的透明人。歷史記載,他不在現場,根本沒他什麽事。

直到這時,真正的主角趙恒才及時趕到。皇太子變身立即進行。

程序和二十二年前一樣,由趙恒站在他父親的棺柩前,再由副宰相、參知政事溫仲舒當眾宣讀遺制(該有的總會有的),把他由皇太子升格為當今的大宋官家。

身份確認完畢,所有人離開已經死去的老皇帝,一起去前面的參政大殿。要在最正規的地方接受完文武百官的朝拜,趙恒才能算百分之百變身成功。就在這最後一道關口時,呂端突然大失常態。

宋朝的規矩,由首輔宰相押班,率領文武百官進殿。這時所有官員聽指揮,全看呂端怎麽辦。卻見呂端站在大殿上,新皇帝已經垂簾落座,他就那麽站著,一點下跪的意思都沒有。眾目睽睽,他突然做了一個北宋一百余年間空前絕後的舉動。

沒有任何請示,呂端從臣子的階下之位走向了天子的寶座!不僅如此,他還親手把皇帝面前的簾子挑開,真是老眼昏花了,但他近距離直盯盯地看,直到真正確認了眼前的人就是趙恒之後,才重新下殿,率領百官向新天子朝拜。

成功了……終於結束了。花甲老人呂端終於完成了自己一生中最重大的任務。“大事不糊塗”,不僅要想得清楚,更要做得徹底,什麽臉面風度,都滾一邊兒去。人生除了成功什麽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