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痛烈人生 屹立不倒(第3/12頁)

——知道叫你來有什麽事嗎?

——不知……知道。

呂蒙正一聲嘆息,他當然知道。趙光義對他這位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冷冷發笑,你不比別人,得多給你四個字,合起來是八個,“援引親暱,竊祿偷安”,會加進你的罷相志裏,在歷史上永遠流傳!

就這樣,呂蒙正被罷免了。“竊祿偷安”,說的是他的工作作風,什麽也不做,白領工資。但有什麽辦法,他的上司是趙普,這樣的老師能不尊重?“援引親暱”,一點都不冤,宋沆是他老婆的親戚,更是他舉薦的。傻子都能看出來,宋沆請立太子,是他的指使。

好啊,宰相和開封尹、許王勾結都不夠力度了,一定要宰相加太子才有分量!你們想幹什麽?想把我放在哪裏?!

歷史證明,這是趙光義的真實心聲。天家父子無親情,在稍後的幾年裏,他再一次這樣公開地怒吼,無論是誰,都別想威脅到他的皇位!

但是當時,他並沒有為難兒子。是一次妄想,那麽就給他一次教訓,經過打擊式教育的孩子,才能真正懂得深淺。於是那一頁就翻過去了,兒子還是好兒子,父親更是好父親。那麽現在問題出現,當時那樣明顯地爭權,結黨聯合地爭權,趙光義都能高高舉起,卻輕輕放下,那麽為什麽在兒子死後,卻又發了這麽大的邪火呢?

只能有一個解釋,有比請立太子,分割皇權更嚴重、更惡劣的事被發現了。所以做父親的才恩斷義絕,連已經死去的兒子也不放過,沒法折磨他的肉體,就要貶毀他的名聲。要不然,老子沒法出這口惡氣!

但至於是什麽,已經深埋於歷史長河,永遠都沒法查閱了……

發生了這麽多事,趙光義變了。

說到底,他也只是一個凡人。但是說到變,那麽他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呢?別看史書,那裏面都是些“帝沉謀英斷,虎步龍行”之類的肥皂話;也別去搜索自己的腦子,那裏面通常都塞滿了世代流傳下來的,純印象派的感覺。

感覺裏說,宋太宗趙光義是個溫文爾雅、笑容可掬的中年人。他性子柔和,當弟弟時哥哥高興,當皇上時臣子們有福。純粹一個好家長。

錯了,其實就一句話——急性子的功利人。

此人是個非常暴烈的賭徒,他敢於制造一些翻牌就分生死的大賭局,並且他絕對敢下注。比如說,他得到皇位時,得有多大的把握和準備才敢去玩“燭光斧影”?但他就做了,一夜之間,就搖身一變,當上了天下至尊的皇帝。

可如果不成功呢?

再說北伐。無論是太平興國四年的第一次,還是雍熙三年的第二次。他都征調了全天下的精兵,幾乎是拿宋朝的所有,去賭遼國人的全部。並且兩次發布命令時,都是瞬間完成,誰的話也不聽,我想做,我就做!

贏就贏得天大地大,輸……就是現在這個樣子了。宋朝在七八年之間,兩次北伐,高梁河、莫州、岐溝關、陳家谷、君子館五大敗仗,損失了近三十萬的精銳禁軍,當年趙匡胤留下的家底完全賠光;此外再加上至少翻一倍的死於戰亂的平民數字,龐大到讓人暈倒的軍備物資支出,被遼人搶走的邊境官民物資……足以讓一個人變得理智,或者說,膽怯了。

現在守護宋朝國界的,除了一些後周柴榮時期的猛將,如張永德外,是一條西起保州(今河北保定)西北,東至泥沽海口,沿河北平原宋、遼交境邊緣,利用河渠塘泊,築堤儲水,形成的超級泥潭。用這樣一大片半人工搞定的沼澤地,來限制契丹騎兵的馬蹄。

戰爭的主導方針,已經變成了消極防禦、堅壁清野,並且不許出戰(如代州張齊賢向潘美求援,潘美已經出動,可是還得奉命收兵)。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出兵,也只許倚城列陣,按陣圖打架,完全達到了百分之百和皇帝的內心波動相結合的默契程度。

那麽皇帝的心靈到底變成了什麽呢?

皇帝長學問了。他每天都捧著幾本流傳了兩千年,並且中國人存活到什麽時間,就一定會不斷討論研究到什麽時間的書,不停地看。

老子,《道德經》,以及同類的《莊子》等。

而且陛下變得特別的關心宗教事業的發展,一座座規模宏大、各具特色的道觀、佛寺拔地而起,看看這一長串的名字和數量吧——道教,太一宮,一千一百區,歷時二年;上清宮,一千二百四十一區,歷時七年;靈仙觀,六百三十區,歷時一年;洞真宮,二百六十五區,歷時六年;

佛教,先來三次普度,共有十七萬人獲準出家。這超出了趙匡胤時期的十倍,把柴榮當年滅佛興邦的局面完全打破。修開寶寺靈感塔,歷時八年,花費億萬貫錢;修啟聖禪院,歷時六年,建房九百間,屋頂全用琉璃瓦,所費近數千萬貫;還有同等級別的普安禪院、泗州普昭王寺僧伽大師塔、寶相寺、顯聖寺、天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