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大宋名相第一人(第3/10頁)

一個大膽的計劃在張齊賢的腦海裏形成,想到就做,他馬上去找盧漢赟商量。可是這位軍頭理都不理,皇上都命令全軍防守了,你一個文官多什麽事啊,何況你這法子純粹是去送死。一句話,恕不奉陪。而且盧漢赟明確表示,我的正規軍一兵一卒都不會借給你,你一定要玩,自已想辦法。

盧漢赟以為這樣就把張齊賢給難住了,但是他忘了,他眼前的這個書生連當年的太祖皇帝的賬都不買,你算老幾?張齊賢轉身就走,真的自己去想辦法。沒有禁軍,我有廂軍,人很少?沒什麽,智慧才是第一戰鬥力!

當天晚上,張齊賢把代州城的全部廂軍(禁軍挑剩下的,平時只做些雜役)集中起來,只有兩千人。他先派出二百人,每人扛著一面旗,背著一捆草,趁夜出城,到城西南三十裏的地方,也就是太原方面潘美軍的來路方向,把草都點著,把旗都舉起來,聲勢越大越好。

當天夜裏,契丹人突然看見火光四起,而且光影中旌旗招展,聲勢浩大,他們的第一直覺就是想起了抓獲的那幾個信使——潘美的援軍到了!

潘美在自己的軍隊裏聲名盡墜,可是在戰場上的威名猶存,尤其是剛剛結束的雍熙北伐,潘美所向披靡,戰無不勝!遼國人馬上向北撤退,途中經過了土登塞,就在這裏,張齊賢的兩千名廂軍突然殺出,倒黴的遼國人,以為中的是潘美的埋伏,每個人都只想到了逃跑。

結果這一戰,張齊賢大獲全勝,生擒了遼國北院大王的一個兒子,帳前舍利一人,陣斬兩千余人,俘虜五百人,馬匹、車帳、牛羊、器甲等一大堆。戰後,張齊賢以盧漢赟的名義向皇帝報捷,以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來向全國展示——遼國人並不是不可擊敗的。雍熙北伐、君子館等戰役雖然失敗,但根本沒有必要恐遼。

由他開始,宋朝在軍事上開始了緩慢的復蘇。

時間進入宋雍熙四年,公元九八七年,宋朝的局勢更差了。張齊賢的勝利與雍熙北伐、君子館之戰比起來,不過是遼國人在吃餅的時候偶然掉了一粒小芝麻,有點可惜,但絕不心疼。

並且這似乎還把遼國人給刺激著了,蕭太後和小皇帝這次沒回漠北,退兵只退到幽州,分兵派將,時刻到宋朝的北方邊疆進行傳統國民運動——打草谷。宋朝整個北疆都動蕩不安。並且麻煩還波及了西北。

西夏的李繼遷再一次證明了遊牧民族同樣很聰明,或許他們對危險和機遇更加敏感。他時刻觀察著宋、遼兩國之間的戰爭,當君子館之戰結束之後,他終於判定,宋朝輸定了。連上一次的反擊都做不到。那麽很好,我得罪了大宋,為什麽就不能和遼國做朋友呢?

想到就做,被王侁打得片瓦不留的李繼遷,僅僅只能以自己曾經的西夏王族的身份向遼國人求親。慘了點,但是遼國的蕭太後是個絕版好女人,堪稱男性之友,她透過貧窮落魄的表象,看到了李繼遷內在的志氣、能力,還有最重要的決心。她斷定,李繼遷是個非常優秀的潛力股。於是遼國毫不猶豫,就把義成公主許配給他,讓李繼遷成了遼國的駙馬爺。

從此西夏的褲子系上了遼國的裙子,雙方同心同德,一起瞄準了宋朝的銀子。效果馬上出現,當年三月,李繼遷向王亭進攻,宋軍安守忠部被擊敗,李繼遷開始死灰復燃。

到此為止,稍微回顧一下,五年前趙光義抓過的那把絕世好牌都已經打出去了,可結果讓人沮喪得要死。完敗,沒有半點的好處撈到手,遼國方面就不說了,現在連西夏的小爬蟲都已經找到了靠山,開始向宋朝公然叫板。並且宋朝的國內還發生了一件讓整個軍隊都憤憤不平的冤案。起因就是君子館之戰的善後。

劉廷讓和李繼隆。

劉廷讓活著逃了回來,戰場上數萬將士的鮮血和頭顱讓他忍無可忍,馬上告禦狀。李繼隆貽誤戰機、臨敵退縮,導致整個北方邊疆淪喪,必須要有個說法,就算他是陛下您的大舅子也不能例外!

趙光義開始時很公正,把李繼隆抓到中書省由宰相親自問罪,但是沒多久就無罪釋放了。這讓劉廷讓怎麽也想不通,就算趙光義不追究他的戰敗責任,並且立即加封他為右驍位上將軍,領雄州都部署,仍然是方面軍司令都不行。

沒過多久,劉廷讓就氣病了。趙光義派禦醫去給他治病,但是劉廷讓心灰意冷,上表要求回京城養病,並且不等皇帝批準,他就擅離職守上路了。沖動的劉廷讓犯了古今無論哪個朝代都絕不允許的重罪。他被削奪一切官爵,發配商州(今屬陜西),連兒子劉永德、劉永和都被貶官。

同樣犯罪(而且哪個更重?),結果卻天差地遠。劉廷讓再也無法忍受,他用除了謀反以外最激烈的方式反抗——他在途中絕食,活生生把自己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