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百年之錯(第2/3頁)

拋開定難五州的豐富物產不說,光看它的地理位置,就必須得牢牢抓住,絕不放手。

銀州——今陜西省榆林市橫山縣黨岔鎮;

夏州——今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紅墩間鄉白城子村,回到五胡亂華時代,這裏就是匈奴人赫連勃勃所建大夏國的都城“統萬城”;

宥州——今內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鎮;

綏州——今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

靜州——有些爭議,指認最多的是今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李自成故鄉)。

翻開現在的地圖,這些地方都壓在大宋國都開封城的左上方,直接威脅到關中平原。關中,趙匡胤曾經設想遷都到這裏的長安。這樣,問題就簡化了,如果定難五州有人作亂,大宋國陜西境內的永興、鄜延、環慶、秦鳳、涇原、熙河等六路經略都將不得安寧,其轄區的金明、塞門、承平、平戎等三百七十余砦,屈丁、安定、定遠、安塞等三百五十堡更要時刻備戰。

所以,誰如果想不要它們,那他純粹是個瘋子、傻子,甚至是一個賣國賊。

但是請留意,這時如果有人神情呆滯、目光閃爍、全神貫注地思索,還在念叨著要還是不要,那麽這個人就真是太……不好說,不能說他有多聰明,起碼是很理智。

因為你用最笨的辦法想一下啊,這樣的好地方,為什麽當年的太祖皇帝趙匡胤就沒伸手呢?再往前數,為什麽連天可汗李世民也僅僅是在那兒設立節度使的職位,並且隨便當地人“恤其家屬,厚其爵祿,聽其召募驍勇以為爪牙,凡軍事悉聽其便宜處置”呢?

因為“羈縻”。

“羈”——馬絡頭,即“馬嚼子”。有了這東西,人類才能馴服牲畜。引申到政治手段上,就是派出軍隊去硬性壓服。

“縻”——牛韁繩,和“羈”差不多,“馬用羈、牛用縻”,但這裏就泛指溫柔親切的軟招子。不能總打,得在適當的時候,用經濟、物資,甚至皇帝的女兒們去安撫一下。

只有這樣,又拉又打,簡稱胡蘿蔔加大棒,才能勉強把彪悍難制,又地處僻遠的異族人收服。而且小心,這些人時刻都會背叛。就算到了明、清兩代,邊疆的改土歸流都從沒消停過。

但要說明的是,以上種種,都不過是常識。趙光義自幼讀書,他父親、他哥哥當年在戰場上搶戰利品時,都特意給他一車一車地往家裏拉書,這點小科普對他來說真是太兒戲了。高明的人要往深裏想,歷史只能代表歷史,不然魏晉南北朝時,那些胡人還敢夢想到中原來撒野嗎?

趙光義拋開陳舊的歷史概念,仔細地分析起這批西夏人無償送禮的原因。

來的人是西夏定難軍節度使李繼捧,他帶著自己的全家老小獻地歸降。明說了,就是想在開封城裏當個京官,再不回去。但是裏邊卻另有文章,嚴格地說,這時他已經被西夏人拋棄了。

原來的領袖是他的哥哥李承筠,兩年前死了,兒子太小,只好由弟弟,也就是李繼捧來接任。可惜他不是趙光義,在那片必須很強很暴力才能生存的土地上,沒人服他。沒辦法,篡位就要分生死,眼看危機臨頭,他突發靈感,想起了在很久很久以前,世上流行過一種保命法則。

唐朝末年的藩鎮時期,混不下去的節度使可以偷偷地跑到皇帝身邊宣誓效忠,然後就能良田美舍安度余生。這不是很好嗎?於是李繼捧就來了個照本宣科。

很好,綜上所述,宋朝的分析結果立即得出——一,假設李繼捧是真心的;二,如果他是真心的,那麽西夏部落就已經亂了;三,如果西夏部落亂了,那麽就必須得抓緊時間了。

西夏是塊超級肥肉,看看它的四周,東南方是完成了統一大業的宋朝;東北方是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民族契丹;西方是繁榮的西域大國高昌;西南方最要命,是他們的世仇,高原上的種族吐蕃。哪一面都是虎視眈眈。你不下手,自有別人下手,你要下手,就必須得搶在別人的前面!

怎麽辦?這個時候,難道還允許趙光義猶豫嗎?

趙光義迅速伸手,他賜給李繼捧大批金銀財寶,給李氏一族在京城蓋起了超豪華住宅,然後向黨項方面下令,所有李氏族人立即全體搬家,目的地,京城大房子。

同時派尹憲為夏州知州、曹光實為都巡檢使,文武齊備,幾乎是在瞬息之間就把當地的“土官”變成了內地性質的“流官”。

了不起吧,改土歸流在趙光義這兒做得就是快。

政令發出,宋朝人緊鑼密鼓去西夏撿便宜,一切也都進行得非常順利。黨項的貴族們百分之九十九都非常聽話,他們俯首帖耳離開了自己祖居兩百余年的故鄉,跟著宋朝的“護送”軍隊向開封進發。其中李繼捧的叔叔、綏州刺史李克文尤其恭順,他把唐僖宗賜給黨項人創業之祖拓跋思恭的鐵券禦劄都帶來了,獻給了大宋的皇帝趙光義,以此表示全族改頭換面,重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