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夜夢燕雲(第2/7頁)

好了,趙光義稍微平復了一下勞累激動的神經,命令向四面八方派出偵騎,時刻警戒每一個動向。很快有情報回來了,在得勝口(今北京昌平西北)發現了大股的契丹軍隊,值得注意的是,他們主將的認旗是青色的。

青色,哈哈——耶律奚底,北院大王,這小子居然還在這附近。有種,那就派兵去拿下他;但是別忙,除了耶律奚底,在青河北(今北京清河鎮一帶)也發現了契丹的人馬。經調查,可以確定主帥是契丹南院宰相耶律沙……宋朝人搖了搖頭,都沒興趣再往下聽了。耶律沙,白馬敗將,何足一提。

即日起圍城!把那些邊邊蟹蟹的東西都遠遠地隔在幽州城之外,集中所有兵力,務必要快,只要把燕雲十六州的首府幽州攻破,之後就會滾湯沃雪,連鎖反應,另十五州指日可下!

公元九七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大宋皇帝趙光義下令圍城,數十萬大軍把幽州城緊緊地圍了三匝……燕雲之役打響,宋遼百年恩怨就此開始。

幽州,在三千多年前,它叫“薊”,薊國的國都;燕國滅薊國,遷都於此,改名為“燕京”,此後朝代更替,它陸續又叫過“中都”、“大都”、“北平”、“北京”。

趙光義率軍圍困它時,它的名字叫“幽州”。

幽州城墻高三丈,墻厚一丈五尺,城周三十六裏,四周設八門。其中南北九裏,東西七裏,是一座南北長,東西窄的長方形城市。要強調的是,這與太原城防的各項統計數字基本相同。

六月二十五日,趙光義下令圍城,具體分派是定國節度使宋偓攻南城、河陽節度使崔彥進攻北城、彰信節度使劉過攻東城、定開節度使孟玄箉攻西城。

也就是說,四面圍城,沒給裏面的契丹人留半點活路(嚴重注意這一點)。並且在圍城之始就任命宣徽南院使潘美為幽州知府,從這時起就可以在實戰中熟悉城防事務了。

攻城開始,但是且慢,在前一天二十四日宋軍出了點小岔子,讓這次合圍時大家的心裏都很郁悶。原因就是契丹人青色的王旗——耶律奚底。二十三日時,宋軍確定了在得勝口發現了耶律奚底的殘兵敗將,那還有什麽好猶豫的?徹底肅清!

於是大隊人馬殺過去,開始時一切正常,契丹人跑得比兔子還快,可是追著追著就突然掉進了契丹人的陷阱裏。激烈廝殺,這支契丹軍的戰鬥力空前強悍,宋軍拼死突圍,雖然沖了出來,可是論戰績,已經是地地道道的中伏小敗。

事後才知道,青色王旗純粹是個騙局,旗下面的人根本不是耶律奚底,而是遼國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軫。

得說一下這個耶律斜軫了。此人的名字在之前的戰事裏也曾經出現過,比如宋太祖趙匡胤親征北漢時,他曾經率軍赴援,逼退宋軍;在白馬山是他遏止了郭進的攻勢。但是稍微分析就可以發現,此人根本沒動半分手腳,沒有一兵一卒的傷亡,就達到了全部的戰術目的。再加上這次,騙人騙得一點都不“契丹”,一切都清晰地證明了此人的本質——很壞很聰明,只要能達到目的,他不在乎手段。

被占了點小便宜,趙光義的反應不是憤怒或者戒懼,而是厭惡和更加蔑視。這就是契丹堂堂的南院大王?像個賊似的偷偷摸摸,你可以說是兵不厭詐,可是你詐出了什麽結果啊?

我的兵你沒困住,進了包圍圈你都啃不下來。而且沒等我再派人,你馬上就又跑了……哼,遼國人,就是這樣的貨色。連殺到我身邊來騷擾一下都不敢!

這時幽州城裏的人吧,更叫人看不上。據可靠線報,守城的叫韓德讓,是個替父親守城的世襲公子哥,而且剛剛上任。提到他的爺爺那是大名鼎鼎——韓知古,遼國的開國功臣,雖然起步時低了點,是當年述律老太後的陪嫁奴隸,但是遼國的典章制度、風俗禮儀都出自他手。可是父親英雄兒孬種,他兒子韓匡嗣給他來了個徹底的子不類父,官職雖然坐到了燕王、幽州留守的極品位置,可是能耐呢?

《遼史》裏說得清楚明白——醫術高超,只此一項。再聯想一下當時的遼國皇帝耶律賢是個怎樣的多愁多病的身,寵信是怎麽來的就都明白了吧?而且據評估,眼前的這位韓德讓是更下層樓,比他的老子更差勁,此前沒有任何一點點拿得出手的成績,年齡倒是已經三十八歲了。

典型的衙內廢物!

萬事俱備,只差攻城。宋軍從十四日沖出太行山,到二十三日淩晨抵達幽州城下,幾乎每一天都在急行軍之中,並且無日不征無日不戰,終於給自己贏得了創造歷史的時間。

趙光義的設想實現了,這時遼國方面針對他征討北漢時所派出的援軍都被他擊敗了,其中耶律沙自從在白馬山上被郭進擊潰之後就再也沒緩過勁來,連戰場的邊兒都不敢再靠;耶律奚底徹底北逃,無論是這時還是半個月之後,戰場上都沒了這人的影子,後來證實,他被撤職了;唯一稍好點的是耶律斜軫,但也只能小打小鬧敲敲邊鼓,請看他這時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