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六十六天平後蜀(第3/10頁)

這樣的執拗,這樣的忠貞,才是趙匡胤選他作平蜀主帥的最重要原因。因為縱觀中國歷史,四川是個非常邪性的地方,在那裏割據的政權,不管是賢明的還是荒淫的,不管是有劉備的胸懷還是諸葛亮的才能,都絕不會超過兩代。而外來平蜀的將軍們就更加不幸,不是死在了崇山峻嶺裏,就是在九死一生僥幸成功後,反而被自己的皇帝砍頭。

理由很簡單,因為沒有哪一個皇帝不害怕那些成功入川覆沒了一個朝廷的將領,會留在了那裏自立為王。那麽王全斌呢?趙匡胤就那麽相信他?

歷史證明,趙匡胤不僅相信,而且給了王全斌極大的行動自由和特權。在臨行大宴上,趙匡胤當眾與攻蜀將帥約法三章:

第一,鑒於後蜀將校多為北方人,為了分化後蜀的內部,只要能率眾歸降,並且給大軍當向導,供給軍糧的,那麽立即成為自己人,並且重賞;

第二,宋軍所至,不許燒房子,不許隨便打人,不許挖墳,不許砍桑樹……以及同性質事件。違者軍法從事;

第三,這次打後蜀就為搶地盤,打下城鎮,只要兵甲糧草,其他所有戰場所得的錢、帛等等硬通貨朝廷一個子都不要,全分給前方將士!

注意第三章,趙匡胤為了激勵士氣,已經不惜血本。要知道在五代時期,天下真正動蕩的是在北方,在長江以南,以及蜀道以內,完全是另一個世界。相對來說,那裏平安富足,不識刀兵,尤其是天府之國的成都附近,那真是富得流油。而這些錢財的保障,就在於蜀道的易守難攻。

那麽,為了攻陷四川,就唯有動之以巨利。可是這時的趙匡胤侵略經驗畢竟還少,而且生性謹慎,他把困難想得太高,卻沒有意識到,過分的賞賜也有負作用,把他的士兵變成了一群徹底紅了眼的戰爭狂徒。

朝廷只要四川的土地,其余的一切,都是我們的戰利品!這就是征蜀士兵對這條命令的理解。很快,趙匡胤就為之追悔莫及。

戰爭的機器隆隆開動,至少六萬把尖刀逼向了後蜀。那麽後蜀的反應是什麽?高興,極度的興奮!如果非得要說有那麽一星半點的遺憾的話,那就是樞密使王昭遠大人的生平第一仗,並不是像前諸葛亮那樣北出岐山攻伐中原,而是先奉命抵抗。

但這就是機遇,終於可以一展抱負了。王昭遠被孟昶封為西南行營都統,全權負責後蜀對宋軍的防禦。臨行前,他帶著都監趙崇韜,出席了宰相李昊(一絕妙之人)為他舉行的壯行酒會。席間王大都統慷慨表態——我此行何止戰勝宋軍,以我手下的三萬雕面惡少年(可憐,後蜀和宋朝一樣,士兵就是囚犯,都在臉上刻記),取中原易如反掌耳!

要特別說明一下的是,王昭遠在說這番話的時候,他的手勢,以及當時手裏拿東西,都讓他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恒久不滅的光輝形象。那是一把鐵制的如意,尺寸不知,估計應該不小,因為王昭遠行軍布陣時把它當成令旗或者指揮棒來用。

想來萬馬軍中,無數盔甲兵執之間,王昭遠羽衣綸巾灑然談笑,隨意揮指鐵如意,敵軍則狼奔豖突潰不成軍,功名等閑到手,那是怎樣的風采絕倫啊。人生至此,不亦快哉!

就這樣,王昭遠滿懷豪情壯志,帶著他的三萬雕面虎狼之師,離開成都,去迎戰把整個蜀國都當成了無限量提款機的宋朝平蜀遠征軍。

伐蜀,再一次伐蜀!行軍的路上,宋軍數萬將士心神激越,熱血沸騰。這不光是錢財的問題,更是個榮譽,以及從此變富變強的象征!

每一個人的心裏都會想起短短的三十九年前,那時中原大地的主人是後唐的莊宗皇帝李存勗。從李存勗最初的起步姿態和成果來看,他已經勢不可當,馬上就會席卷全國,統一天下。那時,在公元925年9月末10月初,他派出了自己的宗室親王,魏王李繼岌,以及大將郭崇韜去攻伐蜀國。

那是一個極度驚人,前無古人,也絕對後無來者的勝利。巔峰時期的世襲雇傭軍團沙佗人竟然只用了不到三十天就越過了無數的蜀山天險,攻破了天府之國成都,迫使前蜀的後主王衍走出國門,白衣請降。

那麽他們呢?現在的宋軍會用多少時間?

全軍主帥王全斌盡量不去想這個問題,但是極度的興奮,甚至焦灼感的狂熱同樣在他的全身奔流。不為別的,創業,每個人都清醒地意識到這是在偉大的創業征途中,而創業,是一個男人一生中最大的享受!

首先,第一個目標……很遺憾,不是險峻崎嶇的蜀道關隘,而是陜西境內的興州(今陜西略陽)。沒辦法,後蜀就算丟了秦、鳳、成、階四州,它的最前沿陣地仍然遠在後蜀本土之外。而在這裏負責前敵守衛的,是後蜀國王孟昶除了王昭遠之外的另一個親信韓保正。他領兵數萬率先出蜀,趕在王全斌之前抵達了興元(今陜西漢中東)。